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职能上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B)
A、服务社会 B、培养人才 C、传播文化 D、发展科学 2、学生“问难”是我国古代(D)的主要教学方法。
A、太学 B、辟雍 C、国子监 D、书院
3、( C )是高校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A、教材 B、学生 C、课程 D、评价 4、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产生于(B)。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5、最早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是(C)。
A、哈佛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柏林大学 D、剑桥大学 6、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和(D)。
A、传承文化 B、创新观念 C、弘扬公德 D、专家服务
7、一般认为,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波伦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B)。
A、牛津大学 B、巴黎大学 C、雅典大学 D、那不勒斯大学 8、(C)的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A、校长与教师 B、校长与学生 C、教师与学生 D、教师与家长 9、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 B、上海方言馆 C、西学学堂 D、京师大学堂
10、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B)的原则。
A、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B、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11、课程的主体功能是(D)。
A、文化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育人功能
12、法国的高校既受中央一级的教育部管理,又受地方一级的大学区管理,这体现
1 / 14
了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鲜明的(C)特色。
A、地方分权型 B、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C、中央集权型 D、公立主导型 13、从教育目的上来说,终身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更注重(C)。
A、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B、尊重个人的个性
C、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以促自我发展 D、谋求各类教育间的联系与统一 14、(C)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A、科研 B、服务社会 C、教学 D、人才培养
15、六六法是一种常见的(B),适用于争议较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且简便有效。
A、讲授法 B、课堂讨论法 C、参观法 D、调查法 16、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D、形式教育论 17、课程建设的重点为(B)。
A、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B、更新内容,优化体系 C、注重课程管理 D、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18、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开发研究 19、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自定学习进度的教学方法称为(D)。
A、发现教学法 B、自学指导法 C、学导式教学法 D、个性化教学法 20、(B)的《大学的理念》认为,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A、杜威 B、纽曼 C、卢梭 D、詹姆士 21、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发展上主要表现为(C)
A、私塾教育 B、六艺教育 C、书院教育 D、学堂教育
22、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首先在(B)形成,继而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3、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是(A)
A、亚当·斯密 B、梅兰克顿 C、斯宾塞 D、赫胥黎
24、(C)的颁布,使大学走上了与社会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分为的道路。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 / 14
C、《莫里尔法案》 D、《学会生存》
25、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是(C )。 A、布鲁纳 B、布鲁姆 C、科尔 D、范·海斯
26、衡量高等教育规模与速度的重要指标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毛入学率超过50%,表明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C)阶段。
A、英才教育 B、大众教育 C、普及教育 D、义务教育 27、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D)。
A、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28、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C)。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D、部委管理制 29、法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A)。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C、地方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以上都不是 30、教育的终身化是(D)教育的特征。
A、文艺复兴时期 B、16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31、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B)。
A、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 B、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C、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
32、校园文化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C)四个层面。 A、学校文化 B、学生文化
C、精神文化
D、网络文化
33、首先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B)。
A、德国柏林大学 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 D、法国巴黎大学 34、首先提出“发现教学法”的学者是(B) 。
A、洛尼洛夫(俄) B、布鲁纳(美) C、凯勒(美) D、布鲁姆(美) 3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D)。 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36、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A)。 A、美国 B、英国 C、 法国 D、德国 37、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 14
38、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3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4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41、最早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C)。
A.柏林洪堡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 B.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C.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 D.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 42、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现象源远流长,经历了(B )阶段。 A.成型、发展和扩展阶段 B.萌芽、雏型、成型、发展和扩展阶段 C.萌芽、成长、扩展阶段 D早期、成型、大发展阶段 43、教育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C)等方面。
A.研究生、本科、专科 B.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C.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 D.综合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理大学
44、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是: (D)
A.第一,课堂教学;第二、实验;第三,社会实践 B.第一,招生;第二、教学;第三,就业 C.第一,课堂教学;第二、实验实习;第三,考核 D.第一,教学;第二、科研;第三,为社会服务
45、高等教育的 (C) 价值观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A.个人本位 B.大众教育 C.社会本位 D.英才教育 46、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D)等几方面 。
A艰巨性、创造性、长效性、独立性B紧迫性、严肃性、时效性、独立性和协作性C特殊性、创造性、科学性、独立性D复杂性、创造性、长效性、独立性和协作性 47、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向导,它对当代大学生承担新世纪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是(D)。 A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 B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
4 / 14
C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时代性 D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时代性、不稳定性
48、从狭义来说,(D)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A. 教材 B. 教学大纲 C. 教学计划 D. 课程 49、高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D)。
A教师、学生 B教师、学生、教材 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D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 50、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是由学生(D)的规律所决定的。 A认识事物从单独到全面 B认识事物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 C身心发展快速与稳定对立统一 D身心发展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 51、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5世纪末,经过(B)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初步形成。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所广泛采用。 A. 舒尔茨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52、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由(C)等几个环节组成。 A. 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B. 课堂教学、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C. 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 D. 备课、上课、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实验课的总结 53、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有(C)。
A导向作用、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作用。B导向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C导向作用、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D评价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 54.大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原则是(A)。
A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导向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55. 法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属于(B)。
A. 地方分权型 B. 中央集权型 C.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 市场配置为基础与政府适度调控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模式:“混合型” 56. 高等学校的(C)是指高等学校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所进行的旨在
5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