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55小题,1-50每小题1 分,51-55每题2分 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2、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液 D.血浆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尿素、神经递质、氨基酸 ②麦芽糖、O2、葡萄糖
③葡萄糖、抗体和胰岛素 ④丙酮酸、呼吸酶、糖被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血糖含量偏高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1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依靠 ( )
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B.大脑皮层言语区 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D.下丘脑
8、己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这种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0.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11.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感受: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 ②分泌: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界温度低时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④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12.最近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
- 2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1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4、与降低血糖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 )
A.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 C.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 D.肝糖元分解加快
15.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16、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是( )
A. 夏季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夏季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冬季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
17、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①.已产生免疫的机体②未产生免疫的机体 ③ 接受相同的过敏原④接受不同的过敏原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8.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 3 -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19.研究发现:①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20.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21.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叙的是( )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运输叙述,错误的是( )
①在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枝条体内的生长素不会发生极性运输 ②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③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23.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24.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麦田中的杂草而对小麦有促进生长,其原理与下列哪项中相似( ) A.用乙烯催熟果实 B.用一定浓度的2,4-D培育无子果实 C.顶端优势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2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4 -
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2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2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B.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28. 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①年龄组成 ② 性别比例 ③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9.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0、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无限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导致种群呈“S”型曲线的原因不包括( ) A.种群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B.随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 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间斗争加剧
D.气候条件不是影响种群增长由“J”型曲线转达化为“S”型曲线的因素
3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