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 ☆: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包括: 整体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表明, 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 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 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 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 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 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 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 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重视结构性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 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以及政治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 层次性原则系统的层次性, 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 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 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 对症下药, 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 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 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正是通过这种交换, 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 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 促进本国发展。

第三次思考题 1.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矛盾与和谐是事物内部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运动, 共同贯穿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辩证统一的, 矛盾是绝对的, 和谐是相对的。 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是不存在的, 社会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一个稳定的社会, 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 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 但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拥有这套化解矛盾的机制, 由此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 稳定、 健康的发展, 最终构建成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 如果不能正视社会矛盾,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化解矛盾, 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和谐社会; 只有善于发现社会矛盾,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 要在不断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来看, 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和谐的因素, 使得矛盾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 最终表现为和谐。其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 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种矛盾。再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机来看, 就是要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 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 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入口, 已成为共识, 关键在于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从哪来? 我认为, 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矛盾。 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

问题意味着矛盾, 但问题不同于矛盾, 矛盾的存在于主体意识到矛盾是两回事。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框架、知识结构、 利益取向、 价值追求和立场等不同, 因此面对同样的矛盾时可能会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问题。 矛盾虽是客观存在的, 但问题并不是。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要想把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 就必须依靠理性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 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仅有“问题意识”还不够, 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 “问题”越有质量, “理论”才会越有分量因此, 就必须要善于透过矛盾, 提出问题, 懂得科学合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中的矛盾, 而社会中的矛盾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更新, 这种发展变化推动着理论——“问题的理性解答”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想真正做到造福社会、 造福人类, 就必须与时俱进,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深入了解社会矛盾, 从而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 作为新世纪的学子的我们, 更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 坚定自己的立场, 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中心, 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促进问题的解决。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

3.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阶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分析社会中层结构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 阶层是因资源在社会内部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团体。阶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特定的劳动分工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具有不同的作用, 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匀分布, 进而在不同人群中出现了阶层。 阶层源自阶级, 表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改革开放前, 我国呈现“2+1”的社会结构, 即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社会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阶层, 如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从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中分离出来, 而且在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阶层。 在农民阶级内部, 已经形成了农业劳动者、 农民工、 乡 镇企业工人、 农组干部、 私营企业主、 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在工人阶级内部, 出现了公务员、 知识分子、 蓝领工人、 白领工人、 退休职工、 企业家和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一方面, 从理论的角度看, 阶层相对于阶级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可以更精确地描绘社会现实。 相对于阶级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的“质”的把握, 阶层分析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关系的“量”的说明, 在于对一定框架下具体社会关系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补充。 具体来说,它包括两大理论优势, 一是能够提供比较大的信息量, 二是能够深入到阶级内部、 阶级之间和阶级之外的“中间地带”, 具有分析社会的特定视角。 阶层分析法以劳动方式、 收入方式、 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 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 多方位、 多视角地划分阶层, 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 价值观念、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另一方面, 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 阶层分析弱化了社会团体间的差异, 淡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 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 维护社会稳定, 而且有利于扩大党的队伍, 保持党的先进性。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 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国内处于矛盾凸显期;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因: 利益失衡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根源, 心理的不平衡和各种仇视心理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引发的干群矛盾。 城镇拆迁、 旧城改造及开发区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干群矛盾。 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 村委会选举不透明、 不民主引发的干群矛盾。因执法不严、 违法不纠、 显失公平引发的干群矛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的干群矛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 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 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当今社会矛盾

呈现出以下复杂特征: 1.非线性, 2.不确定性 3.动态性 4.开放性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 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 3200 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 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 而补助款只有 500 元, 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 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 他于 80 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 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 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 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 激发当地人于 2011 年 9 月 21 日游行示威, 22 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乌坎事件”的启示: 社会管理得好不好, 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 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 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中介理论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中介理论,在当前具有以下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第一,掌握中介理论,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 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其次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再其次,我们就要学会具体分析和研究事物之间、 矛盾的对立面之间联系和转化的条件, 或是利用这些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是促进事物的转化和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中介理论对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之间、社会科学之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三,中介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诸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中稳定协调和速度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 由于中介对于维系和协调统一体的存在,促进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有重大作用,因此,在处理以上关系时,除了要注意解决矛盾双方自身的问题外,还要采取中介方法,努力找出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中介,发挥中介的作用。 总之,采取中介方法,注意抓中间环节,是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很多重大关系问题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第四次思考题 3. 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 它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 又蕴含着价值的维度, 因而,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 又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2)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 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 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 又要体现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 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 如因价值尺度各异, 出现“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3) 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 互相对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如格言: 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 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 (4) 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对价值与事实的关系的认识, 找到正确评价各种价值观的准绳, 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 科学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 正确地理解并把握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 4.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认知就是人们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一种活动, 方法与途径为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2) 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 进行细致的考察、 观测。 “一定的目的”即问题意识, 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有意识地”, 指围绕目的而形成的自觉的研究计划。 调查分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 文献包括报纸、 杂志、 书籍记叙的相关资料, 也包括有关部门发表的数据资料、 档案材料, 还包括一些事件当

事人的回忆录、 日记等等; 实地调查主要依靠调查者的经验观察。 (3) 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 互相对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目的都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 而不应当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如列宁所说, 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 不是枝节之论, 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5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 (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生产力本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从根本上说, 人类历史就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 社会发展的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多种目标的 ????实现归根到底受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的多方面、 多领域的发展终究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发展和变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 (2) 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体性尺度, 立足于社会的客体方面、 客体因素, 力求把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体现着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 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们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标准, 生产力只有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才能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 生产力标准是“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不断发展的统一。历史活动的主体始终是人。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手段。 (3)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的主体价值、 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人格等等都应受到尊重。 发展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 幸福。 发展为了人民, 就要把谋划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权益、 文化利益、 社会的权益。 2.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1) 这是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著名论断。 霍尔巴赫也持同样观点。 这个命题是爱尔维修等人对人的本性及其精神、 观念的来源等一系列哲学观点所引出的必然的逻辑结论。 命题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的错误。 (2) 命题含义: 人道德面貌的好坏和才智的高低, 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 从感觉论, 因而有其不变的活动法则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有永恒不变的自然本性,即自爱(自私、 利己), 使自爱本性在道德上趋向于善或恶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对人的精神、 道德面貌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人的道德动机与目的和人的利益分不开的, 而好的政治法律制度适应人的本性, 奖励美德、 惩治恶行, 因此使人向善。 反之, 就会使人向恶。 他们对教育概念的使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既指政治法律制度等对人所施加的影响, 也指学校教育的作用。 从才智是后天获得的唯物论观点, 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才智上的差别是由于不同教育的结果。 (3) 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在对环境的理解上、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他们尚未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2 3.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1) 存在主义代表萨特认为, 人生充满烦恼、 孤寂和绝望, 这些痛苦不安的心理源于在人生的过程中, 人要独立地面对他所遇到的人生问题, 并独立地做出自我选择, 而这种选择的结果他又必须自己负完全责任。 (2) 鉴于这种自我选择的自主性, 存在主义者对人的本质提出了根本看法, 认为“人, 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 在萨特看来, 这构成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全面的、 绝对的自由。 人的自我超越潜力是无限的, 在空间的发展上也是没有界限的。 (3) 自我选择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客观规律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之自主, 人之选择, 人之自由, 都不过是一种表象。 它们的本质都是物质

的客观运动规律。 要看到和承认主观意识和自我选择的客观性, 尽量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自我选择并不像存在主义阐述得那样让人充满烦恼、 孤寂和绝望。 存在主义对自我选择的认识是偏颇和空洞的, 但它在极端地强调自我选择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时, 也给我们发挥主观因素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视角。 使我们可以将人类所能发挥的自强 ????不息的精神和尽可能的主体主观因素发挥到极点。 3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

(1) 马克思说: “人创造了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了人。”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2) 人一生下来, 就受着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的影响下, 发展着身体, 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 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 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接受着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改造着环境, 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 环境对人的影响, 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 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 客观的环境条件没有成为主观的活动对象,那么, 再好的客观环境条件, 也不会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1) 恩格斯《反杜林论》 提出的一个关于客观世界与思想原则关系的哲学命题。 杜林以为作为“简单的”、“终极的” 成份亦即“最后的、 终极的真理” 的那些” 存在的形式的原则” 乃是哲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这些原则或模式应当被运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应当去适应这些原则。 对此, 恩格斯论道: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 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 恩格斯认为, 杜林所谓的“存在的形式的原则” 或“模式”, 实质上都是一些从思维而不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思想意识, 归根到底都是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并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诸客观现实的人类思维的或意识活动的产物。 (3) 恩格斯通过批驳杜林的错误观点, 唯物主义地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与意识、 客观世界与思想原则之间谁决定谁、 谁适应谁、 谁检验谁这样三个相互关联的关系问题, 从而在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并为以后明确提出并科学阐发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5.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 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 (1) 马克思提出问题“是公开的、 无所顾及的、 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 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 而是问题。 因此, 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 而是问题。, , 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 就能得到答案。”“因此, 每个时代的谜语是容易找到的。 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 理论的创新、 与时俱进, 只能通过解决新的现实问题来实现。 因此, 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成为关键。 正确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各项热点问题。 辩证地看, 既要看不利影响, 也要看正面作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 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来向前发展的, 避免以唯心史观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透过有关道德、 宗教、 政治等等观念的东西, 揭示出这些或那些阶级的利益关系。 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

(1) 刘少奇提出, 在阶级社会中, 人的阶级性就是人的本性。 在阶级社会中, 一切的人们是作为阶级的人而存在的。 人的社会本质, 就由人的阶级地位来决定。 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各有不同, 人们的社会本质也各有不同, (2) 一定集团的人们, 长期站在一定的阶级地位, 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 以一定的方式, 长期的生产着、 生活着与斗争着, 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 特殊的利益、 特殊的要求、 特殊的心理、 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及指导意义:☆: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一、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ogdv83rca83uyw9777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