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教育心理学概念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
学生的学习。 2、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5、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
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
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
精品文档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4、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15、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1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
的过程。 17、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再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
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望。 18、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
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19、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
20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22、先行组织者技术: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
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第四章 学习动机
2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
2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
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5、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6、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
精品文档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2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
动的影响。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障碍。例如: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中锂、
钠等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数学学习中
的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
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 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再学习eyeball。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
一类事物中去。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 顺应迁移:是指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
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29、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
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
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合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
号学习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
精品文档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
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
关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
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
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
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等。
30、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
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31、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
片、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 32、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
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等。 33、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例如:有
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为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 34、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
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35、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
36、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的容量
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37、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
一种永久性贮存。 38、前聂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聂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9、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40、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
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
精品文档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42、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4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4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4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
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4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
一体化的动作。 4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工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
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4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得心智活动方式
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5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
外显方式付诸实施。 5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
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第八章
学习的策略
5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
的复杂的方案。 53、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5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
层加工策略。 55、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5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
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 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57、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