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交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队伍日渐庞大,伴随着与父母沟通少、隔辈教育缺失等缘故,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成为社会中形成的新兴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将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照看,然而隔辈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与儿童之间又存在着极大的代沟,常常是一味地宠溺、娇惯孩子,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发现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加之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聚少离多,父母由于心理上对孩子的亏欠,只能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根据目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解决对策。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厌学心理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外出,并不能对孩子的学业起到及时的监督与辅导作用,老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并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们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与肯定,加之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出现滑坡,逐渐地违反纪律、迟到、早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自理能力强,生活独立,但满意度较低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在留守儿童的童年里,父母处于缺席的状态,成长的点滴父母不能参与其中,更不能进行指导,然而,父母在孩子们心中所占据的分量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留守儿童心理多存在一定缺陷。 3.性格孤僻、内向,出现自闭、抑郁倾向
留守儿童接触到的祖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差距较大,并不能完成有效的沟通和教育,身边的小朋友多数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留守儿童。长此以往,有的孩子积蓄已久的负面情绪无处发泄,出现了暴力倾向;还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沟通,更不敢与陌生人讲话,出现了社交障碍,远远地看到老师便撒腿就跑,老师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肯停下来与老师交流,这也是缺乏家庭关爱造成的心理封闭现象。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
言,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五颜六色的玩具,而是爸爸妈妈的关心和陪伴。所以,教师要积极和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尽到做家长的职责,创造条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保持密切的联络和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给孩子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但要监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更要多加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切忌无条件地宠溺,反而适得其反,放任自流。 2.班主任身体力行,把每个孩子视若己出
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就像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更应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作为教师,不应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教师应善于观察,不定期地展开家访,到留守儿童们的家中走访,更多地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沟通,成为照耀留守儿童童年的一盏明灯,为孩子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3.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议学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第二课堂”:美术、音乐、奥数等等兴趣小组的展开,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发挥特长,在小组学习中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情商教育的展开。与此同时,更应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比如为爷爷奶奶洗一
次脚,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有利于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沐浴在同一片蓝天下,应享受平等的权利,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应给予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泉,王素芹,房师军.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5).
[2]田永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中文信息,2014(0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