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儿童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感染性,血清,发热,蛋白,诊断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儿童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意义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儿童感染性发热病因。方法:选取132例发热患儿,其中74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58例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测定患儿血清CRP、PCT、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CRP、PCT、WBC水平明显高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儿童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意义 本文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 (CRP) 联合降钙素原 (PCT) 检测儿童感染性发热病因。方法:选取132例发热患儿, 其中74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 58例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测定患儿血清CRP、PCT、白细胞 (WBC) 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 .结果:细菌
感染性发热患儿CRP、PCT、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儿童; 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诊断思路为首先正确区分是感染还是非感染引起的发热, 明确感染性发热后要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以指导临床正确地诊疗。但临床工作中病原体诊断的金标准往往难以确诊, 常常需要一些炎性指标进行感染病原体的辅助诊断。传统的血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比例 (N%) 及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在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是指导重症细菌感染诊疗的可靠指标, 但应用于临床有明显的局限性, 如灵敏度或特异度不够理想, 达不到90.0%;在局部感染中, 甚至在系统感染的早期阶段会出现假阴性;在非感染状态下会出现假阳性, 如严重创伤、婴儿出生2 d等。CRP及PCT应用均有其局限性, 故本研究行二者联合检测鉴别儿童感染性发热的病毒或细菌病原体, 以指导临床正确地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仅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132例, 热程12 h~6 d.共纳入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74例, 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58例。其中男74例, 女58例, 年龄2个月~10岁。入院24 h内完善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三大常规、CRP、PCT、肝肾功能、生化检查, 并选择性行咽拭子培养、尿培养、血培养及病毒学检测等。
1.2 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罗氏公司生产的Elecsys 2010/E170/e601/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自动分析仪) 检测血清PCT水平。检测范围:0.02~100.00 ng/m 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 (P25, P75) 表示。两组资料均呈正态分布且其方差齐性, 行t检验;两组资料均呈正态分布但其方差不齐性或两组资料均不呈正态分布, 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74例 (细菌组) , 其中化脓性扁桃体炎34例, 泌尿道感染40例。检出细菌病原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58例 (病毒组) , 其中疱疹性咽峡炎23例, 手足口病10例, 疱疹性口腔炎15例, 幼儿急疹8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检出病毒病原为柯萨奇病毒 (B1、A7、B3、A16、B5) 、单纯疱疹病毒1型、Epstein-Barr病毒 (EBV)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2.2 两组患儿的CRP、PCT、WBC、N水平比较
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CRP、PCT、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 (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2.3 CRP、PCT、WBC鉴别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结果见表3.CRP (界值0.05) .WBC (界值为0.05) , ROC-AUC
未在0.7~0.9之间且小于0.7.查看CRP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诊断试验的ROC坐标点, 当CRP (界值 3 讨论
发热是儿科的最常见症状, 儿童发热大多由于感染引起, 在感染性发热中的病因中病毒、细菌病原体占绝大多数。传统的血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比例 (N%) 及C反应蛋白 (CRP) 在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降钙素原 (PCT) 呈现出较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更大的优势, 在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中发挥重要作用。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 主要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合成, 不具有激素活性。在健康人体内, PCT的浓度一般>0.1 ng/m L, 是非常稳定的蛋白质, 半衰期20~24 h.PCT是一项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敏感指标, 在严重的系统炎症反应过程中可明显增高。PCT水平通常对已明确为感染性炎症而需要区分全身性细菌或病毒感染有较好的特异性, 在已明确为感染性炎症导致的发热中, PCT水平升高 ( 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 由肝细胞合成, 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正常情况下CRP含量极微, 而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等均可能引起CRP升高, 因此, CRP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儿童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意义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