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

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特别提醒】.

(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

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 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绿化带在下沉气流之内或下沉气流处。卫星城、有污染的工业在下沉气流之外】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 (3)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4.力的作用效果

(1)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这种现象在现中出现在近地面。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PB大于PA大于PD大于PC (1)基本气压场的判读

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⑤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①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北半球):

②判断风速

a.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b.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③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a.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b.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c.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或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线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相反

2、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 【注意】.

近地面等温线与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性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30、60、90,低高低高相间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形成 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 低压------气流上升--------湿润 高压------气流下沉------干燥 西风湿润、东风信风干移动 2.2.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点北带北,点南带南”: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南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俯视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与亚洲季风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太:夏威夷高压)(大:亚速尔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 上保留(太:阿留申低压)、(大:冰岛低压)。. 5、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亚热带季风气气温带季风气

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海陆热力性质差主要 成因 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冬季风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夏季风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

1月份(夏季),西北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难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的西北风。 7月(冬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类似:几内亚湾热带雨林成因】 2.2.4气候类型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① 纬度因素:主要影响气温

②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主要影响降水

③ 海陆因素: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④ 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气温低,降水少。

⑤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纬度 ②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海陆位置 若冬季明显偏高------地形阻挡 夏季明显偏低--------地势高 ③ 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洋流 ④ 相距较近的两地------地形

、造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3. ① 大气环流不同

② 相距较近的两地----迎风坡、背风坡

③ 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大气环流、洋流

一、世界气候类型表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气候特征 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南北纬10o之内亚湾沿岸、南美亚 间 马孙河流域、亚洲马 全年高温多终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雨 盛行上升气流 来群岛南北纬10o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全年高温,有夏季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湿干——南北回区、澳大利亚北部和明显的冬季气候 信风带 季东部、南美巴西高原归线之间 —北纬10o全年气温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中南半岛、印度热带季风—南北纬25有明显的旱、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半岛等地气候 o之间的大陆 雨两季 东岸线回归南北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全年炎热干副热带高压带之30o漠带热沙—— 少或地区、亚洲阿拉伯半燥或高温大陆内部间气候 雨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 信风带 控制 和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季夏前o纬南带亚热季北25前者主要分布在我国者 气温、降水最冷月1℃2000m最冷月1℃年降水量751000m最冷月1℃年降水量1502000m

最冷月1℃250m℃2最热月>

风气候和季风性湿 润气候 ——35o之 秦岭以南,后者分布间 大陆东岸 温多雨,冬季 最冷于北美大陆、南美大 低温少雨 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温冬夏后者差比前者小,前比降水也 者均匀 降水-800mm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nrn94bw073qhtz4wh2h1h1yk7phhy00sm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