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的原因。

(2)用箭头绘制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的影响。

【答案】(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如下图。

(3)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小,雪线升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注意问的是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

- 16 -

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空气遇热会膨胀上升;周边大气温度低,空气遇冷收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3)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温度升高,雪线升高。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南部,平均水深140~180米,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是南美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

(1)归纳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

(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3)说明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对秘鲁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山脉以东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流域面积小。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有河流流出,带走盐分。

(3)上升流减弱,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安第斯山西侧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秘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系特点描述、湖水性质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地

- 17 -

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从流程、河流密度、流域面积、流向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秘鲁河流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安第斯山脉以东大多为亚马孙的上游支流,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每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小。

(2)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应从湖泊盐份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湖附近有高达6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水量补给大于蒸发,盐度很难升高;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带走盐分,使得湖水盐度很难上升,因此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且为上升流,海水水温偏低,如果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图中海城的寒流被南下的厄尔尼诺暖流取代,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海洋表层营养元素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暖流取代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地带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点睛】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海西南部浅海大陆架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沙洲群,包括海滨滩涂、潮间带沙洲群及与之同脉相连的水下沙脊群,涉及盐城,南通等8个县市。辐射沙洲地区拥有全球最有代表性的辐聚、辐散潮流体系。高潮时,沙脊顶上流速较小,作为潮汐通道的沙槽底层流速大,每日两次的潮起潮落,塑造着沙洲形态,形成了“巨形折扇”般的辐射沙洲群奇观。下图示意南黄海辐射沙洲群的形成。

- 18 -

(1)说出该沙洲群的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 (2)分析潮汐在该沙洲群成为辐射状“巨型折扇”奇观中的作用。 【答案】(1)海水侵蚀作用、海水搬运作用、海水沉积作用。

(2)辐聚、辐散的潮流使沙脊之间形成了潮汐水道,呈扇形向外海敞开。涨潮时,沙脊顶上流速小,潮流携带泥沙在此沉积,沙脊不断淤积。沙槽底层流速大,潮流冲刷深切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地貌的成因

【详解】(1)由题干可知每日两次的潮起潮落,塑造着沙洲形态,所以主要的外力作用海水侵蚀作用、海水搬运作用、海水沉积作用。

(2)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沙洲呈现辐射状,要与南北两大辐合---辐散的潮波系统这一动力条件有关。南北两大潮波系统的叠加,使得这海域潮差大,潮流强。沙脊顶上流速小,沉积作用强,淤积明显,沙槽底层流速大,冲刷侵蚀作用强,因此形成槽深脊高的“折扇状”。 【点睛】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

- 19 -

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某研学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下图)。

(1)研学小组采集土壤标本运用相关器材分析土壤成分,发现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特別丰富。联系该地气候条件,分析成因。

(2)研学小组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及地温,发现其日变化明显。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答案】(1)暖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海北站气候状况及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速率日变化曲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1)由材料可知,海北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与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关系密切。由于暖季草类茂盛,有机质多。而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分解速度慢,使得有机质容易积累。同时,年降水量小于600mm,淋溶作用弱,表层有机质集中,所以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丰富。

- 20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的原因。(2)用箭头绘制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的影响。【答案】(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nr5v34lwq52amw9lhr375cln2z0hr008d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