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延川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芳 吴萍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延川县红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对全县今后红枣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为提升红枣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红枣产业开发问题对策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明显,是延安市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辐射量较高,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是适宜红枣生长的地区之一。 一、发展现状
延川县枣树生长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所产红枣品种达50多种,比如狗头枣、团枣、骏枣、大木枣等,尤其是狗头枣个大肉厚、核小、皮薄、味美、色鲜无公害著称,被称为百果之王。原来只分干果和鲜果两类,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办加工企业制干鲜类兼用类,县委、县政府把红枣确定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同时提出了“全县上下抓枣,村村户户有枣,干部群众人人懂枣、农民脱贫致富靠枣”的号召,大力推进红枣“南扩北移西进”战略。目前,全县红枣面积已发展到38.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21.5万亩,年产鲜枣5.3万吨,总产值达2.6亿元。红枣已由黄河沿岸主产区向全县范围扩展,尤其以眼岔寺乡、延水关镇、土岗乡三乡镇面积最大,面积和产量占全县的70%以上。全县红枣深加工企业有6个,初加工企业26个,季节性加工点12个,主要加工枣汁、枣脯、枣酱、枣粉等四大类9个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达2.7万吨;红枣普通烤房2千多座,两炉两窗回火式标准烤房214座,晾枣房1332座,年烘烤、晾晒能力达1万多吨;小型贮藏冷库13个,鲜枣贮藏0.06万吨;红枣营销企业36个,销售网70个,专门营销市场1个,年销售红枣达0.6万吨左右。红枣的生产、加工、销售、信息服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苗木选择不当
近年来延川县栽植的红枣苗木95%是外调的归圃苗,经过长途运输和商贩的来回运作,苗木失水较多,多数已死,另一方面品种混杂,质量低下,致使部分农民出现不管理、放弃经营的念头,严重影响着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红枣栽植技术滞后
延川县红枣面积近40多万亩,主要以山地枣为主,占80%以上山坡地一般立地条件差,土壤脊薄,水、肥差,应以干食品种栽植为主,可我县有些枣农不考虑其是否适应,就随便栽植,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优势及效益,有些枣农栽植过早,地温和气温还没有升高,栽植后易造成苗木根系腐烂死,栽植过深生根难,成活后不发旺,栽植时不浇水覆膜影响成活率,还有调运苗需包浆蘸浆、包袋,但部分农民懒惰造成根系严重脱水,成活率大降,严重影响红枣产业的发展。
3.御防自然灾害和病害的能力不强
延川县红枣成熟于9月中旬,但这正是秋雨连绵时,使红枣裂果霉烂,如2007年9月中旬,一场连阴雨使大部分红枣烂在树上,即是少部分抢收回的也不能及时晾干而霉烂,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失衡,我县大部分红枣是晚熟干食品种,同期成熟,同期收获,逢到连阴雨谁都帮不到谁,尽管发动干部下乡抢收,红枣仍没有解决大问题;二是农民意识相对落后,制烤房利用率相对少;三是枣锈病、枣疯病、缩果病和炭疽病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严重,防治措施跟不上影响着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红枣深加工业少市场发展慢
延川县红枣大多以原料出售,深加工业少,加工产品不足总产量的15%,即是加工的也是小规模产业、品种少、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低,曾国营的枣酱厂现已停产,谈不上大规模、辐射强的龙头企业,致使市场发展缓慢,营销不力。 5.技术力量和产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5.1红枣技术力量弱。近几年,延川虽然在县乡村培养了一批红枣技术人员,但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造成科技推广工作难度大,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明显。 5.2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经营主体分散,达不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布局区域化差;其次经营一体化不到位,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经常各自分割造成红枣生产脱节,如红海实业有限公司在加工和销售方面小有成就,可他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再次社会服务化没有形成,科技服务,流通领域里服务和性息服务远远满足不了红枣产业化建设的需要,如大部分农民卖枣仍按老一套方法等客商上门拉、沿路卖,大大减少红枣交易机会。 6.资金投资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县政府给农民提供免费的苗木,栽植物资,修建生产道路,延安市政府又给每亩新建园补助150元,但仍不能解决枣农的后顾之忧。一是延川县财政困难,外资项目能力弱。二是农民自筹能力差。三是没有个体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