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8)
李仕才 科普文专题训练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式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
1
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注全文,从自然的文化的两个方面思考概括,结合相关语段,提取整合信息即是答案。
答案: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 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创造;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②萤火虫“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自然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对它的保护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仿真练]
二、(导学号421362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
[法]法布尔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
2
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这是因为斑纹蜂在巢上涂了一层唾液,这层唾液像油纸一样包住了巢,在下雨的日子里,巢里的小蜜蜂就不会被弄湿。
斑纹蜂一般在三四月里筑巢。那时候天气不大好,地面上也缺少花草。它们在地下工作,用嘴和四肢代替铁锹和耙子。当它们把一堆堆的泥粒带到地面上后,巢就渐渐地做成了。最后用铲子——舌头,涂上一层唾液。当快乐的五月到来时,地下的工作已经完毕,那和煦的阳光和灿烂的鲜花也已经开始向它们招手了。
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蒲公英、野蔷薇、雏菊花等,在花丛里尽是些忙忙碌碌的蜜蜂。它们采些花蜜和花粉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它们一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就会立即改变飞行方式,它们很低地盘旋着,好像对这么多外观酷似的地穴产生了迟疑,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但是没过一会儿,它们就各自认清了自己的记号,很快地、准确无误地钻了进去。
斑纹蜂也像其他蜜蜂一样,每次采蜜回来,先把尾部塞入小巢,刷下花粉,然后一转身,再把头部钻入小巢,把花蜜洒在花粉上,这样就把劳动成果储藏起来了。虽然每一次采的花蜜和花粉都微乎其微,但经过多次的采运,积少成多,小巢内已经变得很满了。
接着斑纹蜂开始为它未来的子女们预备食品了,它把花粉和花蜜搓成一粒粒豌豆大小的“小面包”。这种“小面包”和我们吃的小面包大不一样:它的外面是甜甜的蜜质,里面充满了干的花粉,这些花粉不甜,没有味道。这外面的花蜜是小蜜蜂早期的食物,里面的花粉则是小蜜蜂后期的食物。
斑纹蜂做完了食物,就开始产卵。它不像别的蜜蜂产了卵后就把小巢封起来,它还要继续去采蜜,并且看护它的小宝宝。小蜜蜂在母亲的精心养护和照看之下渐渐长大了。当它们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就用泥把巢封好。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小蜜蜂就能像它们的妈妈一样去花丛中玩耍了。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斑纹蜂一般在三四月里开始筑巢,它们的巢在地面以下六到十二寸深处,呈椭圆形;
3
巢的地面上部分则是一个土堆,看上去像一只碗的形状。
B.为了避免崩塌,斑纹蜂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巢的内部光滑而精致,巢上涂有斑纹蜂的唾液,这样斑纹蜂的巢就具有了防水的功能。
C.与其他蜜蜂不同,斑纹蜂每次采蜜回来,总是先把尾部塞入小巢,刷下花粉,然后再转身钻入小巢,把花蜜洒在花粉上,这样就把花粉和花蜜储藏起来。
D.斑纹蜂的小宝宝要吃一种特殊的“小面包”,它的里面是甜甜的蜜质,外面是干的花粉;花蜜是小宝宝早期的食物,而花粉则是小宝宝后期的食物。
解析:B [A项,“看上去像一只碗的形状”错,原文是“像一只倒扣着的碗”;C项,“与其他蜜蜂不同”错,应是“也像其他蜜蜂一样”;D项,“里面”与“外面”颠倒了。]
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因为腹部有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而得名,其腹部底端有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刺。
B.每只斑纹蜂都有单独的巢,它们对待误入自己巢的其他斑纹蜂十分不客气,因此大家都会各自守着自己的家,努力让家充满和谐。
C.斑纹蜂筑巢很隐秘,人们很难看到,但通过观察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堆可以推测斑纹蜂筑巢的情况,想象出斑纹蜂在洞中挖土的情景。
D.斑纹蜂往往会在自己的巢上留下记号,所以虽然斑纹蜂的洞穴外观十分相似,但很少有斑纹蜂进错家,它们一般都能准确无误地进入自己的家。
E.斑纹蜂从卵到蛹到蜜蜂的时间是两个月,卵到茧的过程中斑纹蜂不封闭自家的洞穴,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妈妈会把巢封闭。
解析:C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因为腹部有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而得名”错误,腹部具有黑色、褐色条纹的是母斑纹蜂,不是所有斑纹蜂。B项,“努力让家充满和谐”说法不准确,文中说“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E项,“斑纹蜂从卵到蛹到蜜蜂的时间是两个月”错误,文中的“两个月”是指从“蛹”到“蜜蜂”的时间,而不是从“卵”到“蜜蜂”的时间。]
4.请简要探究文本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多角度思考,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色,一般可从说明方法、语言特色、表达方式、说明顺序等角度入手。如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文中的“六寸到十二寸深”“上百只”是列数字,“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是打比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如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斑纹蜂地下巢穴的大小,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斑纹蜂筑巢的工具,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斑纹蜂所做的“小面包”的特点等。②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如“差不多”“大概”等词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准确,而用拟人手法写斑纹蜂
4
在自己的巢受到“侵犯”时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等,使文章语言鲜明生动。③有多种描写方式的恰当配合。如用动作描写说明斑纹蜂筑巢的过程,用神态描写表现斑纹蜂采蜜的快乐,用景物描写描摹斑纹蜂生活的美好环境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