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 课题 1.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知识教 2. 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目标 学 目 能力 标 目标 情感 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并且知道了盐的定义,学习这一节已经有了分析 一定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溶解度是本章的难点,也是中考高考的重点,学生掌握较难。 教学难点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学会自主设计实验。 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设计思路 由特殊到一般 承接上文,提出问题导 入新课 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 及时巩固练习 固体溶解度 直观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当堂检测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悬疑激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探究的热情。 大家知道了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现在请大家考虑: 什么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大家先进行讨论,然后, 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师:考虑不变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 学生:水的量是不变量,物质的种类影响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教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学生:向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硝酸钾、熟石灰,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固体的溶解。 师: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我们可以试一试。除了溶质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 心理,灵活拓展教材实验探究学生: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热,2-3,设计为层层递进的探究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 师:应该怎样操作? 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被追问下不断被调动思维,大胆猜想,学生: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小心求证,不断反思改进实验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设计,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学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蒸馏水各5克、 硝酸钾、熟石灰各准备了一克完成实验一;实验二中准备了5克蒸馏水,2克硝酸钾。仪器、药品先检查是否齐全,然后开始实验。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 实验一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钾的溶解限量。 师:对,也就是说改变温度能改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大家考虑:对于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限量与什么有关? 生:温度。 师:很好,温度不变,这个限量变吗? 生:不变。 师:因此人们引用了溶解度这个概念来表示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41页,记忆、分析决定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影响固体的溶解度。 师:温度不变,某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是一个定值,应该是可查阅的一个值,因此人们引用了溶解度曲线来形象的表示固体的溶解度。学生看课本43页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学生考虑:从溶解度曲线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能找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何变化; 4、两物质相交的点表示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让学生观察冷却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已有固体析出,这是什么结晶?与海水晒盐的蒸发结晶有什么不同? 生:降温结晶。一个是改变温度,一个是蒸发水。 师:可根据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固体结晶析出,如得到氯化钠可 巩固练习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准确、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总结提升 师生互动:通过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引出溶解度的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当堂检测 1、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溶解度的因素: 、 、 。 3、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4、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5、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