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原位测试 2.3.2.1标准贯入试验
为查明场地内土层的工程性能,本次勘察在8个钻孔中共进行了23次标准贯入试验,将实测锤击数标绘于“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中 (图号:2016.0.02.25-7、8)。测试结果统计如下表2.3.2-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 表2.3.2-1
指标 地层 统计 个数 素填土①-1 粉质黏土② 注:表中修正系数γs=1-(1.704/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 (击) 最小 值 最大 值 平均值Фm 标准差σf 变异系数δ 修正系数γs 标准值Фk 5 18 1 15 3 27 2.2 19.7 3.545 0.180 0.925 18.2 n+4.678/n2)δ,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2.3.2.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为查场地内杂填土①-2及圆砾③层的的强度及均匀性,本次勘察共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6.50m/7孔。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进行了钻杆长度修正。修正后的锤击数均标绘于“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2016.0.02.25-8)之上,其结果统计如下如下表2.3.2.2: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表2.3.2.2-1
指标 地层 动触试验锤击数修正值N63.5(击) 孔号 BK1 杂填土①-2 BK3 BK7 BK2 BK4 圆砾③ BK6 BK8 10 10 12.0~16.0 11.0~15.0 13.4 13.0 1.350 1.155 0.101 0.089 0.941 0.948 12.6 12.3 统计频数 10 10 5 10 10 范 围 值 1.0~6.0 2.0~6.0 1.0~5.0 11.0~16.0 11.0~17.0 平均值 标准差 3.5 3.3 2.8 13.1 13.4 1.434 1.418 1.483 1.370 1.713 变异 系数 0.410 0.430 0.530 0.105 0.128 修正 系数 0.760 0.748 0.497 0.939 0.925 标准值 2.7 2.5 1.4 12.3 12.4 13.2 3.3 加权 平均值 注:表中修正系数γs=1-(1.704/
n+4.678/n2)δ,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2.4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2.4.1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建设场地内无埋藏的古河道、暗塘、沟浜、古墓、古井等洞穴分布。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活动断裂带直接通过。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地势平坦,处于城市市政道路位置,场地不会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4.2 特殊性岩土
本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层,该层分布在本次勘察范围内的浅表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呈松散状态,系新近堆填,稳定性极差,在水的浸泡下,将产生湿陷,局部地段填土厚度较大,顶管施工易发生垮塌现象,采用顶管施工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1气象和水文
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据1960~2003年长沙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4度,日平均最高气38.1度,日平均最低气温0.4度,7月份平均气温28.5度,极端最高气温40.6度,(1963.8.31),1月份平均气温6.1度,极端最低气温-10.1度,(1977.1.30);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mm(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m,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
2.5.2地表水
场地东侧距湘江约350米,场地内无其他大的地表水系。
2.5.3 地下水
2.5.3.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场地内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的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第一层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层①、粉质黏土②地层中,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的水补给,水位因季节及场地位置而异,变化较大,水量较小,未形成稳定的自由水面。一般春夏水位高,秋冬水位低;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70~6.30m,相当于标高37.60~41.30m;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50~4.10m,相当于标高40.00~42.40m。潜水(第二层水) 主要分布在圆砾③地层中,主要受补给区地表水下渗及地下水横向迳流补给,与湘江水位有水力联系,水位较稳定。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潜水初见水位埋深为7.90~10.50m,相当于标高33.50~34.80m;测得各钻孔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8.00~10.30m,相当于标高33.70~35.00m。
受季节影响,场地地下水水位将随季节和地势因素而变化,地下水变化幅度可按1~3m考虑。
2.5.3.2地层透水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1、BK5号各进行了1次降深抽水试验,其试验成果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图号:2016.0.02.25-9)。根据试验结果,场地内圆砾③层渗透系数为为54.54~57.58m/d。
根据抽水试验结果,结合室内渗透试验及相似工程经验综合判定:杂填土①-2呈松散状态,因成份较复杂,局部建筑垃圾较多,可按强透水地层考虑;素填土①-1及粉质黏土②层可按弱透水地层考虑;圆砾③层为强透水性地层。
2.5.4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1、BK6号采取了2件地下水水样,其试验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图号:2016.0.02.25-3)。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判定,具体判定结果如表2.5.4-1:
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 表2.5.4-1
孔 号 分析 项目 SO42- BK1(上层滞水) 指标 水对砼结构的腐蚀性 Ⅱ类 环境 微 / / / / 微 / / / / 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长期 浸水 / / / / 微 / / / / 微 干湿 交替 / / / / 微 / / / / 微 单位 mg/L PH mg/L mmol/L mg/L mg/L PH mg/L mmol/L mg/L 含量 70.29 6.70 24.82 2.56 33.76 152.29 6.96 20.31 2.05 21.32 A / / / / / / 微 弱 微 / B / 微 微 微 / / / / / / PH值 侵蚀性CO2 HCO3- Cl- SO42- BK6(潜水) PH值 侵蚀性CO2 HCO3- Cl- 根据勘察结果,建筑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内地层属弱~强透水地层。根据上表判定结果,结合场地内地层渗透性,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场地内上层滞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内潜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3、BK5、BK6、BK8号号采取4件土试样进行室内易溶盐检测分析,其试验结果详见“易溶盐检测报告表”(图号:2016.0.02.25-4)。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进行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续2.5.4-2:
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 表2.5.4-2
分 地层 土样编号 析 项 目 SO42- 素BK5 PH值 填土①-1 SO42- BK6 PH值 Cl- SO42- 粉质黏土② BK3 PH值 Cl- SO42- BK8 PH值 Cl- mg/kg PH mg/kg mg/kg PH mg/kg mg/kg PH mg/kg 70.29 6.66 35.54 23.43 6.23 17.77 70.29 6.17 26.65 微 / / 微 / / 微 / / / / / / / / / / / / 微 / / 微 / / 微 / / / / / / / / / / / / 微 / / 微 / / 微 / 微 / / 微 / / 微 / Cl- PH mg/kg 6.52 26.65 / / / / 微 / / / / 微 微 / 指 标 单位 mg/kg 含量 58.57 土对砼结构的腐蚀性 Ⅱ类 环境 微 强透水土层 / 弱透水土层 / 土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强透水土层 / 弱透水土层 / 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 / 根据上表判定结果,结合地层渗透性综合考虑。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场地各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6 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及邻近类似工程经验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土类型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