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管理)模拟试卷4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 )。 (分数:2.00) A.职能监督 √ B.主管监督 C.专门监督 D.—般监督
解析:解析: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他部门实行的工作监督,它包括平行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监督是以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项监督。如国家财政部就其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工作,对各部委、各地区的预算、计划、收支等工作实施的监督等。又如国家人事部就其主管的人事业务,对各部委、各地区行政编制、人事录用、人事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监督。
2.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其中社会舆论监督的形式不包括( )。 (分数:2.00) A.询问和质询 B.提出批评 C.民主协商 √ D.控告
解析:解析:民主协商即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实行互相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长期合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民主协商是政党层次上的一种监督,不是社会舆论监督的形式。 3.狭义的政府职能即( )。 (分数:2.00) A.管理职能 B.理念职能 C.行政职能 √ D.选举职能
解析:解析:狭义的政府职能即行政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依法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4.行政领导者通过一定方式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组织的成员之间建立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和谐关系,以实现行政执行目标的管理活动是指( )。 (分数:2.00) A.行政执行的动员 B.行政执行的沟通 C.行政执行的协调 √ D.行政执行的监控
解析:解析: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测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总和。 A项,执行的动员指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组织者在组织内部,就上级决策、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对组织成员进行的宣传动员,使之理解执行的重要价值。 B项,执行的沟通指系统为获得期望的执行效果,在内部部门和人员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凭借一定方式交流相关执行信息,以谋求执行体系和谐有效运转、执行过程顺利进行的管理手段。 C项,执行的协调指行政领导者通过一定方式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组织的成员之间建立分工合作、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以实现行政执行目标的管理活动。 D项,执行的监控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走样,必须由一定具有法定
授权的主体,对相应执行主体的行为和执行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以保证行政目标圆满实现的管理活动。 故本题答案为C。
5.作为行政相对人,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团体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这体现政府职能的( )。 (分数:2.00) A.公共性 B.法定性 C.强制性 √ D.扩张性
解析:解析: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①公共性:政府职能涉及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②法定性: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指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③强制性:政府职能的强制性是指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 ④扩张性: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政府职能不具有决定性。 故本题答案为C。
6.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平衡是( )。 (分数:2.00) A.权责一致原则 √ B.精简与效能原则 C.完整统一原则 D.职能优先原则 解析:
7.政策制定的主要承担者是( )。 (分数:2.00) A.行政机关 √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解析:解析:行政机关拥有行政立法权和立法创议权,是政策制定的主要承担者。 8.政策评价的含义是( )。 (分数:2.00)
A.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政策的献计献策
B.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和决断 C.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政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监督
D.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已经付诸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等进行的客观的、系统化的考察与评价 √
解析:解析:政策评价的含义是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已经付诸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等进行的客观的、系统化的考察与评价。
9.在制定政策前应就现实条件进行调查,以尽量避免执行时遇到问题,这种做法是遵循了政策制定的( )原则。
(分数:2.00) A.系统原则 B.可行原则 √ C.合法原则 D.民主参与原则
解析:解析:公共政策制定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1)系统原则;(2)协调原则;(3)可行原则;(4)合法原则;(5)民主参与原则。可行原则是指:政策制定必须符合现实条件的要求,充分估计各种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现实可行为前提。
10.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 (分数:2.00)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解析:解析:社会保障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一种。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1.我国政府采购的原则主要有( )。 (分数:2.00) A.公开透明 √ B.公平竞争 √ C.公正原则 √ D.诚实信用 √
解析:解析:我国政府采购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2.行政组织功能类型主要分为( )。 (分数:2.00) A.领导机构 √ B.职能机构 √ C.幕僚机构 √
D.议事协调机构和派出机构 √
解析:解析:按照各种机关的职责性质,行政组织一般的功能类型有领导机构、职能机构、幕僚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派出机构等等。
1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由( )组成。 (分数:2.00) A.综合指标 √ B.职能指标 √ C.创新指标 √ D.业务指标
解析:解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主要由综合指标、职能指标、创新指标三部分组成。 14.行政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 )。 (分数:2.00) A.立法机关 √ B.行政机关 √ C.司法机关 √
D.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 √
解析:解析:行政监督也称监督行政,是指监督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15.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有( )。 (分数:2.00)
A.电子政务有助于构造政务组织新的结构形态 √ B.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
C.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行政成本 √ D.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政府透明和社会监督 √
解析:解析: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有:电子政务有助于构造政务组织新的结构形态;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行政成本;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政府透明和社会监督。 16.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系统的机构是( )。 (分数:2.00)
A.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B.国务院行政系列机构 C.国家监察部 D.国家检察机关 √
解析:解析: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A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是国家司法机关。故选AD。 17.行政组织的机构要素有( )。 (分数:2.00) A.行政职位 √ B.行政人员 √ C.行政资源 √ D.行政目标
解析:解析: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的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它是行政组织系统的“细胞组织”,主要由职务、职责和职权等因素复合而成。行政人员或公务员是行政组织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行政组织结构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因素。行政资源是信息、经费、物材等物质因素的总和,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故本题答案选择ABC。
18.按照行政环境层次的差异,可以将行政环境划分为( )。 (分数:2.00) A.宏观行政环境 √ B.国内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 D.微观行政环境 √
解析:解析:行政环境的类型从总体范围、规模和层次上分,可分为以下三类: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19.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表现为( )。 (分数:2.00)
A.权力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 √ B.掌权者的情况呈现复杂性 √ C.认识具有局限性 √ D.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解析:解析:要保证领导正确的行使权力,必须加强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其中表现在权力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掌权者的情况呈现复杂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三、 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
20.行政机关必然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故本题说法错误。
21.精简机构和人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只有机构和人员精简了,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到位。(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转变政府职能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只有转变了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实现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故本题说法错误。
四、 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8.00)
22.某局长刚上任,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系,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部下、老同事得到了安排。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5个处,现在扩展为10个处;原来每个处辖4个科,现在扩展为5—7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2—3个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
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 问题:请用行政管理学原理分析这个事例。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行政组织的基本设置原则要求行政组织要精干合理,机构设置要符合职能目标,应该因工作需要设立职务、岗位和机构。行政机构的编制应以工作任务多少、管理范围大小、难易程度等确定,以达到任务与机构相称,工作与人事相称,事业与经费相称。但该局局长为了照顾老同事、老部下,因人设岗、因人设职,致使该行政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员素质不高,互相扯皮,办不成事,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影响该局的工作。) 解析:
材料一: 据报道,某地政府为了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设立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与投资者签订一个项目合同。合同签订后,事情突然起了变化,该临时机构也随之消失,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发现该项目用地属于“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其开发行为属于“违法行为”,遂将某地政府告上法庭,结果,法院判决认定其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无效,导致投资者近千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类似的个案并不鲜见,这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临时性机构。材料二: 目前一些地方设置临时机构随意化倾向严重,常常旧的难以撤销,新的不断出现,以致像指挥部、办公室、领导小组、清欠办、三电办、督察办、整顿办、考评办、推进办、节庆办等五花八门的临时机构多如牛毛。材料三: 由于临时机构的泛滥,以致有的地方或部门的党政“一把手”有时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挂了多少职。记者曾收到一位官员的名片,像折子一样叠了几层,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他拥有的各种头衔——其中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临时机构里的“官职”。问题:(分数:4.00)
(1).对政府的临时机构进行简单的评述。(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年来,为推动某项工作的完成,一些地方政府以“指挥部”“办公室”“领导小组”等名义,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大量临时机构,赋予其一些凌驾于法律和行政之上的特权,以便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管理。 由于各类临时机构层出不穷,加之管理制度的缺失,其工作人员犯罪现象也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临时机构较好地履行了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今依法行政、打造责任政府的大方向及要求下,过多设置临时机构不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强力措施予以解决。 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出“政绩”,成立各种名目的临时机构,用临时机构与投资者打交道,省去了很多程序,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然而,随着临时机构的日益增多,使得政府的许多办事程序纠缠不清,使政府的行为有可能脱离法治轨道的约束,这既是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自恃政府和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干工作的表现,也是政府行为缺少法治约束和治理的表现,也为政府依法行政留下了很多隐患,很容易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政府行为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解析:
(2).结合临时机构的出现,分析政府应当如何转变职能。(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些临时机构的设置是必要的,但随意设置临时机构,反映出政府管理部门间协调机制的严重缺失。准入、退出机制非规范化是临时机构泛滥的主要原因。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一方面是“政出多门”,民众对此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民众有了问题不知找谁。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为不同政府部门推诿责任提供了空间和可乘之机。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和转换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发展。政府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事事都要插手。重要的是科学划定职权、完善程序,而不是事事都设临时机构处理。科学地设置政府的常设部门,划定它们各自的职责范围,设计合理的办事程序,寻常问题大可按照职权、程序归口办理。遇到临时问题,可以按照预先准备周密的方案进行处置。这样既可精简机构,减少临时机构相互之间的推诿、扯皮,又可方便群众。临时机构太多,程序复杂,群众办事一头雾水,可能会觉得政府行使权力不够慎重。) 解析:
23.李某是某县副县长,主管工业。一上任,遇到了“60”型炼焦炉的修建工程问题。他的前任已为此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并经省、地计委批复,投资4000万元。现在要进行的是拿出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李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60”型炼焦炉对本地情况不适合,在煤质、原煤用量、水源等方面的需要很难得到保证,于是重新制订方案,不用“60”型炼焦炉,而改用别的。经县委讨论后,决定废弃原方案,采纳新方案。问题:李某的做法是否正确?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作为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对此修建工程有权进行研究、决策。虽然他的前任已经作出决策并开始实施,但是,李某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原决策者的失误,根据调查的结果取消原方案并且制定了新方案,这就是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发现问题、纠正决策。李某的决策实际上是在原决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追踪决策。追踪决策对于及时发现错误、避免更大损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行政决策中,有关人员一定要注意调查研究,密切注意现时情况,修正决策甚至中止原决策,李某的做法不仅正确,而且值得大力提倡。)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