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与机器人协作将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而程序正是人与机器对话的主要语言。学习编程不等于当程序员,但它是我们接触前沿、把握未来的一种方式。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可见,编程学习低龄化,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电子产品深入影响着这些少儿的日常生活,学编程未必是拔苗助长。在分析、设计、优化的编程实践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
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如同四月桃花,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开遍了互联网世界的各个角 落。计算机科学家和其他研究学者对于技术的理解越深刻,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就越快, 甚至已经出现了新的分类:科学界普遍将不能模仿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称为“弱人工智 能”,而能够模仿人类思维的称为“强人工智能”。
60多年前,人工智能不过是一种设想,而今天“弱人工智能”已经走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说,现代都市离开弱人工智能,有些人类已经生存不下去。
试问,我们可以保持多长的时间不去触碰手机?悄然之间,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低头时代”。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都要归功于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也许有人会说:“人工智能不过是因为铺天盖地的报道瞬间成为了热门话题,其实发展得并不怎么快。” 很多学者都认为“强人工智能”是摩尔定律的必然结果,而“强人工智能”一旦突破技术 奇点就将跟人类一样拥有智慧、思维,机器会在这个奇点被突破的时候真正懂得情感,体验情绪,甚至开始做梦。
那个时候,即便人工智能贴有“人工”的标签,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人类也很难再称自己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物种。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个奇点被突破时的景象还只存在于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当中,但是依照摩尔定律的预测,也许幻想变成现实的那一天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