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的哲学智慧》校本课程教学实例
安知鱼乐 〖导入新课〗
在上几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庄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初步接触了庄子的几则寓言,领悟到庄子寓言中的一些哲学智慧,知道庄是子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以此作为他人生哲学赖于建立和存在的依据。
“若非自然,谁能生我,若无有我,谁禀自然乎?”自然是一块给人以永久欢乐的丰茂园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时常用透露着真情的目光去投视,就会发出庄子“我即自然,自然即我”的感慨。今天就继续学习庄子寓言。
〖引导学生阅读〗
请大家看庄子寓言《安知鱼乐》的原文和现代文解释内容。 安知鱼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庄子和惠施二人一天外出散步,走到濠水的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多么快乐!”惠施回答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子解释说:“让我们把道理详细地谈一谈吧。刚才你问我怎么知到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所以觉得鱼很快乐。”
〖学生观点交流〗
1 / 7
经过阅读和解释,学生可以就寓言本身内容、延伸寓意、思考困惑、现代启发等交流各自的体会和观点。
〖寓言哲理解读〗
阅读完庄子这则寓言,大家一定会想起了高二哲学常识课本里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对了,人类应该为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如果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便不能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马,也就不能知道马的快乐了;不是物,也就不能知道物的性能了。这样推论下去,世界上也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知道了,惠施的看法,哲学上叫做“不可知论”。
〖寓言哲学智慧〗
在庄子的眼中,“自然”有两种含义:一是没有丝毫人为的力量加入,就显现在我们眼中的那个本然存在着的世界,它的显现是独立于人的,是一种形象的显现。二是指没有受到外部世界的压迫而自由地流露着的一种真性,一种赤子之心,它是内在于人的,它所依持的是感觉而否意识。不过在庄子的那里,这两层含义并不是绝然孤立的,它们互相交织融合着,从而使“自然”有着完整的内涵。世有万物,物有各异,人不可能穷尽而认识。面对这种困境,庄子为我们指示的出路何在?庄子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要对生命的有限进行无限的超越,就得抓住本质性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对深奥难测的生命世界,我们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去取得完全的认识。
在庄子看来,我们能感知有限,是因为我们离现实太近,为了增大和现实世界的距离,能达到逍遥于物外,任天而游于无穷。首先,要坚持无为,要达到无名、无功、无用、无己,超越一切名誉和功利之上。如果不能超于功名利禄,那么心意就不能自正,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意向受到拘束而丧失其真性,这样,不但不能达于逍遥,而且最终会被外物所累而使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身受到损害。
其次,逍遥的目的是为了达于无限,但还必须具备逍遥的心境。逍遥之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其实都沉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是未被激发而已,因
2 / 7
为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那个忙碌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而那个真实的自我并未觉醒,所以,逍遥之心的获得,只能是在静虚的时空里让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呈现。“内我而外物”是一种准则,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庄子一再提醒的,同时逍遥之心得加入到逍遥之境中去,成为这个超越之境的有效体念者,并把这体念强化成生命本身的超验存在,这样心与境的契合便完成了逍遥。
因此,在庄子的哲学中,“道”是形而上学化了的,无可捉摸的一种“实”象,是无形、无名的、超言绝象的万物的本体,是万物的泉源。如果发现了“道”也就抓住了万物的本质,这就是庄子采用的方法:现实的不能把握,我们可以通过超现实的途径去把握。“道”犹如无声的天籁,作为最高的音乐,想获得别无它法,只能各其所自取。“彼此俱空,是否两幻,凝神独见,而独对于天下”。
〖课后作业〗
1.推荐同学们在课外阅读张远山著《寓言的密码》中“诗人的强词夺理──知鱼之乐”一文。
2.张远山的观点与今天课堂上老师的观点对比思考,写一篇学习庄子寓言《安知鱼乐》的读后感,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
〖延伸阅读〗
诗人的强词夺理──知鱼之乐 张远山
艺术家庄子和名学家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你看河里那些舒鳍摆尾轻松遨游的鱼,比我们人还要快乐呢!\好斗而爱挑剔语言和思维错误的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也开玩笑地反唇相讥:\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见庄子想回避问题,不肯轻易放弃,乘势追击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也不知道鱼──我的逻辑无懈可击吧!\庄子不甘于服输,强辩道:\请你回到谈话的开头──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你这么问,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才会问我怎么知道的。可见,你再说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就违反了你的所谓逻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