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选修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24.1.2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 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 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 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 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
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 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①.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 ..②善刀而藏之 .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
③ 族庖月更刀 .
④不爱珍器重宝 .
⑤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每至于族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李牧连却之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3分)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C.不能容于远近 ..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6. 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 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C.“谨庠序之教”中的 “庠序”都指学校。周(殷)代叫序,商代叫庠。“因入京D. “岁在癸丑”中的“ 癸丑”是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指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循环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五日。 (二)课外文言文(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 B.雎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 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 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以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D.“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与“怒发 C.“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冲冠”的语意相同。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B.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C.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D.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5分)
译文: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杜诗,完成文后问题。
禹庙①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②。
蜀相
杜甫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禹庙:即大禹庙。本诗写安史之乱后,唐代宗永泰初立时,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特地前去观览大禹古庙②乘四载、控三巴:大禹励精图=-治不辞辛劳的治水。 12.两首诗前四句都采用了什么写法?意境各有何特点?(6分)
13. (1)《禹庙》中的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4.本诗颔联中表现音乐带给听者感受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写法有何不同?(5分)
15.比较颈联“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与《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说说二者感情相同之处,并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名句是 , 。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