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地面物探综合成果图 比例尺1:10000 ⑦综合柱状图、钻孔综合柱状图 ⑧水文地质剖面图 ⑨单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⑩观测孔自然水位动态曲线图 ⑾水文测井解释成果图
⑿主要隔水层等厚线图 比例尺1:10000 ⒀矿井充水性图 比例尺1:10000
(3)附表
①钻孔测量成果一览表 ②钻孔综合成果表 ③单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④岩溶裂隙统计表
⑤水质全分析/同位素测试成果表 ⑥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表 ⑦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⑧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记录表 ⑨水文气象资料统计表
此项已于2009年10月开工,原计划3月完成,由于天气、路况等施工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提供钻探工作必须的大量供水需要,冬季被迫停工时间较长,以及总工程量超预期等影响,预计2010年5月竣工。本次勘探采用电磁法和钻探结合的精查勘探手段,在整个井田内共布置三个水文孔,工程量预计2100米,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工作范围以勘查钻孔布置地段为重点。主要目的是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奥灰岩溶水赋存规律及突水条件,建立和完善矿区水文地质监测系统,结合矿井生产提出安全开采技术及对下组煤安全开采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为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和安全开采下组煤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工程进度:
物探方面:于二〇〇九年十月五日至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一日,历
11
时七天完成野外工作,瞬变电磁法完成测线16条,物理点517个。工程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及地矿部《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范》(DZ/T0187—1997)要求执行,工程质量合格。
钻探方面:完成水文地质钻探1681米。
TX1号孔:2009年11月8日开工,设计孔深860米,选用TSJ-1000B钻机,BW-850/50泥浆泵,完成工程量427米,已进入奥陶系峰峰组。
TX2号孔:2009年11月6日开工,设计孔深844米,选用TSJ-1000钻机,BW-850/50泥浆泵,完成工程量564米,已进入奥陶系峰峰组130米。
TX3号孔:2009年11月15日开工,设计孔深692米,选用TSJ-1000B钻机,BW-850/50泥浆泵,实际完成工程量690.1米,已终孔,现进行钻孔封闭工作,相关资料正在整理中。
根据钻探情况初步分析认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厚度在150m以上,,主要为深灰色石灰岩,夹灰色泥岩和浅灰色白云质灰岩,裂隙及小溶孔发育,富水性较强(TX3号孔抽水试验出水量45m3/h,24小时水位降深1.6米)。峰峰组一段主要由灰—浅灰色角砾状及厚层状石膏、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及晶粒灰岩组成,厚90m左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段厚60m左右,主要为深灰色粉晶石灰岩或为晶粒灰岩,下部夹薄层泥灰岩或灰质白云岩,裂隙发育,小溶洞局部发育,方解石脉充填较好,含水性较弱(TX3号孔抽水试验出水量仅0.3m3/h)。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井下探放水工程
严格执行了“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所有迎头均配备了探水钻机,利用长距离坑道钻机、电法仪等手段,结合地面水文地质钻孔资料,联合探测,综合防治,消除水害威胁。
计划利用西安煤科院研发的改进Ⅲ型瑞雷波仪,在掘进过程中边探边掘,重点控制巷道外侧及前方断层的位置和距离,配合瞬变电磁法查明因断层使含水层间距变小造成的水害隐患。
根据巷道实际揭露情况,应用瞬变电磁法,每隔200~500米,
12
对受承压水威胁的巷道底部和巷道两侧尤其外侧断层附近富含水性进行探测,再根据探测的情况利用长距离探水钻机逐级进行探放。
4、井下防排水工程
重点是+470中央水仓、泵房、管网
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矿井涌水量数据(140m3/h),按照规程要求和预计的可能突水量建立健全矿井中央水仓、泵房、管路、变电所等防排水系统,并按设计要求配备足够的防排水设施。
目前现场具备的条件是:1500m3容量的水仓,满足了《煤矿安全规程》按8个小时的正常涌水量计算:8×100=800 m3的要求,水仓分内外两环,一环使用,一环清理。装备MD280-43×9型水泵三台,每台最大排水能力280 m3/h。发生突水事故时,可以二台水泵同时开启,矿井最大排水量可以达到560 m3/h,敷设Φ273mm的二条专用排水管路经总回风巷直达地面,保证了突水时有足够的抗灾能力。
2009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北翼轨道巷防奥灰突水排水系统,敷设Φ273mm的二条专用排水管路至井底车场,排水能力超过500 m3/h保证了突水时有足够的抗灾能力,此项工程已于2010年完成,排水系统安全可靠,设备运转正常;矿井其它地点排水设备准备齐全,并有备用排水设备。
5、加强断层及矿井边界煤柱留设
关于矿井和断层防隔水煤柱的留设徐州淮海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全专篇,有具体要求。
矿井边界煤柱按每边20m留设。 采空区边界煤柱按20m留设。
靠近物探确定的断层30m时,要进行超前钻探,探水钻孔要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严格进行设计和施工,然后依据现场探查的实际情况,再行确定需要留设的断层煤柱宽度和施工方向。
考虑到铁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矿井延伸和工作面设计时必须合理留设断层、边界、奥灰含水层防隔水煤柱,采掘期间严格按设计执行,做到既安全合理又尽量减少资源损失。 6、 防治水基础技术工作方面:
13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管理,不断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由矿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领导,总工程师主抓并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工作,定期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保证。
(2)严格落实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依照晋煤安发【2009】9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措施,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
(3)加强防治水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加强对职工防治水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4)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区(井)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的需要,不间断地提供水情资料和年、季、月水害情况预报实现防治水隐患排查的精细化管理,防治水人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深、严、细、实”上下功夫,在积极做好月度隐患排查的同时,还坚持周分析、周总结制度,随作业计划调整及时进行临时水害预报,下达临时水害通知单,确保防治水安全生产。
(5)矿总工程师带队,每季进行一次周边地方煤矿调查,特殊时期次数加密。搜集、调查和核对矿区范围内现正在开采的小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矿图上标出小煤矿和老窑的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收集了解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并收集系统
14
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有详细的相邻煤矿调查记录,采掘工程图纸定期交换,并由对方的签字记录。 (6)强化水文地质基础管理,所有防治水工程有设计,按程序审批;并建立防治水工程施工验收制度,确保防治水工程质量、矿井各类隔水煤柱的留设符合有关规程、条例要求,不断完善水文地质图纸种类,采用计算机绘图,内容符合规程要求,修改及时,台帐规范化管理。
(7)工作面回采前,必须采用物探、钻探或巷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等情况。地测部门写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经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审批准后方可回采;发现充水时,必须立即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留设防水煤柱,否则,不得开采。
(8)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一次防治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逐头逐面进行分析,对排查项目、资金使用、治理措施、责任单位和人员、治理时限等内容做了具体说明,严格考核落实。排查资料及时发放有关领导和部门,并有发放签字记录,做到月初有排查,中间有跟踪记录,月底有总结,项目结束有验收,实现隐患排查流程控制,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9)当矿区(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单项、多项或全面的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工作。
(10)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各出水点的水量、地面长观孔水位、老空积水情况等每月观测2次,异常情况加密观测,对观测资料定期整理,根据原始记录,分别登入有关水文地质台帐,并且经常进行分析总结,掌握其变化规律,为领导决策、方案设计、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1)对中央泵房、水仓及吸水井及时进行清挖,对井下泵房的防水门、配水闸门、水泵、电机开关、闸阀、管路、电缆等全部进行检修,各水平主要泵房储备一台检修好的电机和水泵,均有详细的检修、试验、清理记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