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 1) 组织反应:
a. 过程:病原 (侵入)? 宿主组织反应 (形成) ?寄生部位
胞囊 (引起) ? 组织增生、发炎
b. 结果:限制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 2) 体液反应
a. 稀释有毒物质浓度; b. 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质 3. 病原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 病原体的来源:
1) 原发性来源: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 2) 次发性来源: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1) 经口感染:感染性的虫卵、幼体或胞囊等随食物经口吞入而 造成的感染。如斑节对虾白斑病 2) 经皮感染:通过宿主的皮肤、粘膜、鳃、鳍及附肢等所引起 的感染。
4. 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1) 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功能伤失; 继发炎症感染 2) 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 3) 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 蛋白分解酶等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 宿主因素:
1)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
a. 大小:如草鱼出血病:一般发生在1 龄以下个体 b. 性别:如两种微孢子虫:对虾特汉虫病(雌)、 大眼鲷匹里虫病(雌) 2)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不同物种、不同个体) 3)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Vc、缺钙等 4) 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 环境因素 1. 水温(T水):
1) T水不适:生物体抵抗力下降; 2) 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
3) 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
因此,通过改变温度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 2. 水质变化:1) 有机质过多:DO下降;
2) H2S、NH-3-N、 NO2-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 3) 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 4) 盐度变化 3. 季节变化: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直接相关
如:水霉(2-4月);石斑鱼溃疡病(3-6月);红友溃疡病(7-9月)4. 人为因素:
1)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 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 3) 饵料管理不当; 4) 药物使用不当。
5. 试述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 彻底清池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3.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 饵料应质优量适
5.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6. 操作要细心: 以免受伤
7. 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 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9. 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10. 定期药物预防 11. 人工免疫
12.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6.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 合理放养 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3. 不滥用药物
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 2. 免疫接种
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4. 降低应激反应
思考题 :为什么说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发现难 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 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d. 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 e. 药物影响养殖生物; f. 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
3. 简述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
1. 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 2. 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
3. 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 4.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1. 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 2. 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3. 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 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 5. 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2. 疾病具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经过与结局如何?
(一)根据病原种类来分
1.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即病原性疾病
2. 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先天缺陷等 (二)根据病原种数来分
1. 单纯感染: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
2.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三)根据症状来分
1. 局部性疾病: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鳃病和肠道病等 2. 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 (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
1. 原发性感染: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 2.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3. 再感染: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
4. 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 (五)根据病情性质来分
1. 急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1-2周) 2. 亚急性染: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长(2-6周) 3. 慢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6周以上甚至终生) 疾病的经过
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1.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2. 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
3. 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疾病的结局
1. 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 2. 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有些后遗症 3. 死亡
3. 物质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各有哪些类型? 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
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和水肿 5. 鱼类常见的贫血有哪些主要类型?
1)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死亡速度大于红细胞生成速度;如椎体虫贫血 2) 出血性贫血:因出血造成的血量减少或红细胞伤失。如出血病 3) 吸血性寄生虫引起贫血:吸虫类(血居吸虫)等引起的血量减少 4) 营养性贫血: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引起的贫血。如缺铁,VB12等 5)造血组织疾病:如肾脏和脾脏被病原感染后引起的贫血。 6. 什么是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定义:
1) 水肿:细胞或组织间隙内贮留的等渗性液体过多称为水肿。 2) 浮肿:皮下组织内贮留大量的液体称为浮肿。 3) 积水:腔道内积存了大量液体称为积水。
引起水肿的原因: 1)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2) 淋巴回流受阻; 3)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 组织渗透压升高; 5)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 渔药有哪些常见类型与剂型?它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类型: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天然药物:未经加工或仅简单加工的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2)合成药物:以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乙醇、乙醛;
(3)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技术生产的药物:酶制剂、生长激素、疫苗等。
剂型的分类: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液体剂型:如:注射剂(针剂)、乳剂、煎剂、浸剂,等。 (2)气体剂型:如:喷雾剂;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糊剂; (4)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 不良反应:
A.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
B.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原可是药物、药物杂质、药物代谢物等
D.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与所需的作用可能完全相反),又称治疗矛盾。
E.后遗反应: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F.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3. 药物在体内的有哪些基本过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
(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4. 水产药物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 有效性:疗效高
2. 安全性:毒性低:包括对养殖生物毒性、对环境毒性和对人体毒性 3. 方便性:来源方便、使用方便: 4. 廉价性:价格低廉
5. 常见的水产药物有哪些主要种类?分别举1-3例药物说明。
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PVP-I)、免疫制剂、病毒灵、中草药等;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疫苗等; 杀真菌药: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 杀藻类药和除草剂:如硫酸铜、敌草快等。 消毒剂和防腐剂: 1) 醛类: 如福尔马林; 2)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3) 卤素类:如漂白粉(精)、二(三)氯乙氰尿酸及其钠盐、氯铵-T等; 4) 表面活性剂:如新吉尔灭等;
5) 染料类: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吖啶黄等。
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如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 环境改良剂:如生石灰、沸石粉、白云石粉、活菌制剂等; 营养制剂:如维生素、钙粉等。
麻醉剂:如MS22 (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抗霉抗氧化剂:如乙氧基喹宁等
7.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改良剂有哪些主要作用? 1) 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 2) 降低硫化氢和氨氮的毒性; 3) 补充氧气,增加鱼虾摄食力;
4) 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 5) 抑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疾病发生。
8.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那些主要作用?请谈谈你对水产中使用微生物制剂的看法和微生物制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9. 渔药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它产生的原因如何?
1)毒性作用:人类长期摄入药残水产品,药物可在人体内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磺胺损伤肾脏;氯霉素影响免疫
2)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有些药物具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甚至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如:青霉素过敏
3)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渔药药残可使人类体内菌群的耐药性发生改变,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影响药物效果,延误治疗过程;
4)导致人类菌群失调:敏感菌数量减少,耐药菌数量增加 5)产生“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如孔雀绿致癌等 6)激素作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导致人类正常生理功能紊乱等。
渔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不遵守休药的有关规定:
休药期:水产养殖生物停止用药到允许上市(食用)的间隔时间.
2)不正确使用药物:使用水产禁用药物或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等不符合规定造成药物残留。
3)使用未经批准上市或使用的药物:由于对这类药物的药动学和休药期缺乏了解而造成药物残留。
4)水产饲料中含有药物:水产饲料生产中添加了可产生药残的成分,导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5)养殖环境含有药物:养殖水体或底质中受到药物污染,导致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 6)运输或加工时受到药物污染。
10. 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壁垒有哪些? 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 数字 装备
11. 什么是无公害水产品?请简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药物使用原则
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药物使用原则
1) 渔药使用的基本原则为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 2) 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3) 渔药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4) 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 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限制或禁止使用“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渔药。
5) 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盲目增加用量或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6) 执行休药期,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残限量符合NY5070要求。
7) 严禁使用禁用渔药,水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12.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主要的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其优缺点。
1. 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发生高峰期的疾病预防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 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 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 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 涂抹法:将药物涂于伤口。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 6. 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1.什么是赤潮?引起赤潮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各有哪些?
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改变,尤其是有机质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特别是微小的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异常现象。 赤潮形成的原因
1. 海水中营养盐类的增加:如N、P等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2. 海水中有机物、维生素以及Mn、Fe等微量元素的增加:因为这些物质的增加可刺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海水温度升高:(在赤潮生物合适生长温度范围内) 4. 适宜的盐度和pH值 赤潮的防治
1. 加强赤潮检测预报: a. 水质检测:T、S、COD、N、P、Mn、Fe等 b. 浮游生物检测:包括组成和数量 2. 重视海域环境保护:限制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排放等 3. 改善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 a. 投放人工配合料;b.少用化学药物 4. 赤潮发生的应急防治: a. 1-2ppm硫酸铜杀藻; b.用粘土或磁性土 2. 赤潮对海水养殖动物有哪些主要危害?
1. 窒息死亡:a. 赤潮生物繁殖及死亡分解需大量耗氧,引起水体DO下降; b. 赤潮生物粘附于水产动物鳃部,阻碍呼吸而窒息
2. 中毒死亡:许多赤潮生物特别是一些有毒甲藻可产生许多致命毒素, 如:PSP (麻痹性贝毒)、DSP (腹泻性贝毒)、CTX (西加毒素) 利玛原甲藻的3个藻细胞所含毒素就足以致人死亡
3. 引起水质环境恶化:DO降低、毒物增加、有机质含量增高等。从而影响水生生态平衡,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组成,饵料生物数量减少
3. 什么是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对海水养殖动物有哪些主要影响?
向水体排放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环境的机能,使水质恶化
的现象称为水质污染。
1. 有机污染和营养盐污染:大量有机物或无机营养盐进入大海或海湾引起海域水
体富营养化,诱发赤潮。
2. 重金属污染:超过一定量后直接对机体造成毒害、
如:0.1mg/L的汞可在数分钟毒死95%以上对虾受精卵
3. 石油污染:a. 分解耗氧引起DO下降;
b. 水表覆盖油污、使DO下降; c. 油污附在呼吸器官,引起窒息死亡。
?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
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 绝对盐度: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即每千克水中所含的溶解的盐
类物质的量。
? 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异己物质
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 抗原: 凡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
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 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 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够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能力的物质。
? 血清学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 免疫学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或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 免疫诊断学:用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的方法来诊断有关疾病的科学。
?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红细胞或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经过
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
?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如血清蛋白、多糖和细菌抽提液等)与其相应抗体在合适条件下
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物的现象。
? 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物标记抗体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又称
荧光抗体技术。
? 现代免疫标记技术:将抗原或抗体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加
以标记,以提高抗原抗体反应以及抗原或抗体检测灵敏度的一类新技术。 ? 免疫酶技术: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 多价疫苗:由同一种病菌的不同型或不同株培养制备的疫苗 ? 疾病: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 单纯感染: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
?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 原发性感染: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 ?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 再感染: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
? 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
? 萎缩: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
象。
? 坏死:指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 充血: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 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
? 贫血:指机体血细胞含量减少或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
?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聚集形成
血凝块的过程。其中的血凝块称血栓。
? 水肿:细胞或组织间隙内贮留的等渗性液体过多称为水肿。 ? 浮肿:皮下组织内贮留大量的液体称为浮肿。 ? 积水:腔道内积存了大量液体称为积水。
? 炎症、: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病刺激物引起损害作用而表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 栓塞:循环系统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
栓塞。
? 赤潮: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改变,尤其是有机质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化,促使浮
游生物,特别是微小的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