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安徽省滁州二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内容分析

自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南方。本课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课内容为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两宋时期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及纸币的出现。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经济史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本课又要求学生掌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史实。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等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适当地选取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自主地阅读、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经济成就的能力;提供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成就对我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依据: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两宋南方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如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海外贸易兴盛,适应商业发展的纸币的出现等。这些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依据:历史学习要透过现象认识背后的相关信息,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全面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原因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初中生来说也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述法 2、图示法 3、活动法等 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1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人口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二、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的繁荣:城市;货币;贸易 三、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 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特别是城市繁荣的资料,了解宋代有代表性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及城市、货币发展的趋势。

学习小组对唐宋都城的布局、城市发展及中国古代货币沿革进行分析探讨。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展示反映上海、广州、华西村等地的相关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来说,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如此,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6面。

<多媒体显示>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讲授新课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税。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 朝 代 人口(户) 西汉 唐代 北宋 2479685 3920415 11224760 南 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19.8% 43.2% 62.9%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北 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80.2% 56.8% 37.1% 问题:请同学们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教师加以指导:材料一说明北方战祸多且持久、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材料二说明南方政府重视生产;材料三说明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利于农作物生长>;材料四说明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多媒体显示)

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环境

2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政府政策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技术层面 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人力资源

总结:这些因素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南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过渡:由于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南方经济在两宋时得到的极大地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多媒体显示三则关于水稻、棉花、茶叶的谜语,学生竞猜)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是生活在宋朝的一个普通百姓,我们将会怎样向现代人介绍一下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农业——水稻、棉花、茶叶

学生1:(介绍宋朝农业的一些基本史实) 问:大家能从中得到有关农业的哪些信息? 学生2:(根据学生1介绍回答)

教师补充:棉花种植和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找一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多媒体显示《耕获图》)

2.手工业方面—— 纺织、制瓷、造船 生1:(介绍宋代的丝织业相关情况)

问:谁能说说宋代丝织业生产的发达地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生2:(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常供宫廷用。)(多媒体展示蜀锦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师补充)新兴的棉织业发展很快。(多媒体展示《南宋棉毯》图)

问:大家知道我们吃的主要吃稻米,那么我们用什么器具来吃饭呢?请大家看看当时的几件瓷器。(多媒体展示)

问:请你们判断以上几件瓷器那件是浙江哥窑生产的?(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哥窑所产瓷器的特征,从而做出判断) 学生3:(回答略)

景德镇也发展起来了,后来成为瓷都。(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

那么,除了吃、穿、用外,南方地区的“行”即交通方面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应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来思考。中国南方地区河湖遍布,水网交织,而且东南是浩瀚大海,所以,船和造船业在南方的日常生活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媒体展示泉州出土的海船图)

过渡: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南方的商业出现了繁荣景象。

3.商业的繁荣——城市、货币、海外贸易 (1)商业都市:

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 (临安)。(多媒体显示《清明上河图》局部)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开封。

(多媒体显示唐都长安,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图,在显示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

3

的对比材料:)

问1:仔细观察市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问2: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总结)

(2)货币:(多媒体显示《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会子》图片)

师强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 开动脑筋: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海外贸易:

(多媒体展示宋代市舶司及海外贸易等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海外贸易的范围更广。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置市舶司;问:你知道市舶司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学生根据书本回答: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南宋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议一议: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答案略)

过渡:我们已经看到两宋时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全况,南方经济实际上已经超过北方,这就是——

四、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多媒体显示北宋时南北经济比较表,南宋时南北经济比较表。) 问:两个对比表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导学生读表,注意南北之比)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了。 多媒体显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回答,师加以指导)

小结:

(多媒体显示本课知识结构图:原因→表现→完成)

学习历史还要“知古鉴今”你认为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学习小组讨论分组回答,师总结)

?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课后延伸:

1、想一想,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资料,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撰写介绍两宋南方经济发展的小文章。

4

教学设计反思:

1.教学设计指明教学过程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力求使这节课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问题的设置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创设情境,以宋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3.本课从整体上来看,似乎有罗列堆砌之感,还需加以锤炼。

5

安徽省滁州二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内容分析自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南方。本课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内容为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两宋时期南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mkj70viwl6ehs64cxfu8wrp7230mk017u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