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在历史观上坚持了( )
A.唯物主义 C.英雄史观
B.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A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故应选A。
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生产的……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答案:B
3.有人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该观点( )
①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认了实践的社会性
A.①③④ C.①②④ 答案:C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 C.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包括对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对人民群众的负责两大层次,①②③④都在其范围内,故选D项。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有( )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是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很多因素,坚持群众观点和
1
群众路线是其中之一,④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6.“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列宁这一论断主要表明( )
A.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革命时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B.革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C.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D 材料强调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A、B两项观点错误,排除;C项不能体现。
7.“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的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句话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③任何个人的成绩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把生产实践等同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8.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请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C.②③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D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②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设立茶馆搜集素材,创作了此名著,故③④正确。①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9.材料一: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材料二: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我们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应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材料二指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其理论根据就是材料一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
(2)其指导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