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社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张平1贾晨阳2
【摘 要】摘要:智慧社区是随着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而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智慧社区兴起时间不长,但是其对于社区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影响重大。目前,国内关于智慧社区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智慧社区的界定、智慧社区的实践模式、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应对之策等角度。未来智慧社区研究更应该关注智慧社区外延、智慧社区实践模式、智慧社区建设难题和智慧社区研究方法等议题的深入探索。 【期刊名称】人间
【年(卷),期】2015(000)029 【总页数】4
【关键词】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社区管理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随后温家宝总理将这一概念引进中国,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响应。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而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都将智慧社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的多方互动,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助于将科技引进社区,推动社区的发展,使社区成为一个便民、利民的新型社区。学界对于智慧社区的研究始见于2011年,近2年来成果渐多。可见智慧社区建设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本文拟就近几年我国智慧社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
结和归纳,并提出未来智慧社区研究的趋向,以期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进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夯实理论根基。
一、智慧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一)智慧社区内涵。
智慧社区的概念内涵是其区别于其他事务的特有属性。现有研究对于智慧社区的内涵界定多种多样。最早提出智慧社区概念的学者是张伟江,他认为在“资源节约、稳定安全、智能便捷、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应系统设计,涵盖安全防范、能源管理、社区服务、智能家居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个真正开放、统一、集成的网络服务共享平台,克服行业局限所带来的弊端。[1]这个概念侧重于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便捷、人本的社区服务、管理共享平台。其后的很多学者也从这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如伍堃认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2]朱跃生认为智慧社区借助物联网、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及利用资源,形成高效协同、敏捷的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通过现代物业管理、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水电气自动抄表、食品安全溯源推送、社区医疗、社区住家养老保健、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安防监控、电子投票、邻里互动、社区文化及教育、新媒体推送、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服务,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构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民生服务系统。[3]
第二种智慧社区的界定侧重于社区治理的视角,强调多元主体的互动是智慧社区的主要特征。伍玉红、方曙光提出智慧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和
社区公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和谐的状态。[4]吴胜武认为智慧社区是社区的管理机构(居委会)、社区的服务机构(企业、社会组织、非政府机构和居民)和社区的居民(公众)之间围绕着社区的公众服务的和谐运行的状态。[5] 第三种智慧社区的界定侧重于智慧城市的视角,强调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角度加以分析。周洁等认为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是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的管理和服务运行的关键信息,探求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惠民兴也的服务发展新模式,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社区公众综合管理和公众服务运行模式。[6]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是智慧城市的承载。只有诸多社区实现了智慧化,才有城市整体的智慧化可言。
综上,第一种视角和第三种视角比较类似,它们都是强调智慧社区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新模式或者新系统,要通过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手段对社区服务和管理进行流程梳理和重构,从而在本质上达到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目的。而第二种视角突出了智慧社区建设主体之间的互动和谐关系。第一种视角的界定目前在学界中占据多数。 (二)智慧社区的外延。
智慧社区的外延是其内涵反映的特殊属性的每一个对象,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学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了智慧社区的外延。
一是智慧物业。在物业服务公司整合了智慧社区平台的基础上,业主将可以通过整合后的智能化社区的平台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业主终端集体化,由物业服务公司直接实现与终端消费者的对接,让业主享受更加丰富的智慧生活。[7]高骞指出“智慧社区”不仅能通过社区电子商务,给业主一个温馨、舒适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