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大生产的先行官,是城市功能运行的大动脉,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本文以南宁市六个城区的公共交通为切入点,从城区、文化、收入、就业和年龄5个层次围绕整个南宁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线路规划、线网优化、公共调度、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对南宁市公共交通居民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设计测定居民“满意度”的一些列指标,对南宁居民进行调查,构造居民满意度模型,并用于定量的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以解释顾客对公共交通不满意的原因,从而引导南宁市公共交通朝着好的方向和措施进行改进。
二、理论框架与理论假说
(一)理论框架
Y:①性别、②年龄、③文化程度、④职业、⑤收入、⑥城区
X:①司机服务态度、②公车卫生环境、③车辆行驶安全、④秩序及治安状况、⑤发车频率、⑥首末班车时点设置
(二)理论假说:
如今,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大生产的先行官,是城市功能运行的大动脉,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但它自身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了解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公共交通问题影响到了公民的满意度,我们对此提出了一些假说,通过这些假说来研究究竟是哪些南宁市公共交通问题影响着公民对其的满意度评价。(这里由于本组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居民年龄差异分析,所以下面的理论假说主要从年龄出发) 1. 年龄段越年轻的人们对司机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越低。 2. 年龄段越年轻的人们对公车内卫生环境的满意度越高。 3. 年龄段越年轻的人们对车辆的行驶安全的满意度越高。
4. 年龄段越年轻的人们对公共交通秩序及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越低。
5. 年龄段集中在19岁到35岁的人们对发车频率的满意度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
6. 年龄段集中在19岁到35岁的人们对首末班车时点设置的满意度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
人。
7. 年龄段越年轻的人们对公共交通总体满意度越低。
三、调查名称:南宁市公共交通满意度居民年龄差异分析
四、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于主要反映南宁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几个主
要指标的满意度程度,揭示南宁市公共交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一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南宁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参考。
五、调查计划实施时间:2010年11月29日——2010年12月24日
六、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①性别、②年龄、③文化程度、④职业、⑤收入、⑥城区 (2)调查对象对南宁市各项公共交通指标情况的满意度:①司机服务态度、②公车卫生环境、③车辆行驶安全、④秩序及治安状况、⑤发车频率、⑥首末班车时点设置 (3)调查对象对南宁市公共交通总体的满意度。
七、调查范围:南宁市6个城区范围内:①西乡塘区、②兴宁区、③青秀区、④江南区、
⑤邕宁区、⑥良庆区
调查对象:南宁市6个城区范围内的居民
八、调查方法:电话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样本容量:每人至少5份有效电话调查问卷,我组共有11人,即要求至少有55份
有效电话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运用软件:EXCEL、SPSS、EVIEWS等
九、调查步骤 :
1.选题
2.调查方案设计 3.问卷设计 4.统计调查
5.数据整理与汇总 6.数据分析 7.撰写分析报告
十、项目细分:
1.选题:(1)查阅相关文献;(2)选定题目。 2.调查方案设计:(1)引言;(2)理论框架与理论假说;(3)调查名称;(4)调查目
的;(5)调查计划实施时间;(6)调查内容;(7)调查范围及调查对象;(8)调查方法、调查方式、样本容量和数据分析运用软件;(9)调查步骤;(10)项目细分;(11)实施计划;(12)费用预算;(13)棘手问题;(14)预期结果与提交资料。
3.问卷设计:(1)小组讨论;(2)查阅相关文献;(3)得出影响因子;(4)确定问卷
结构;(5)设置每层结构中的对应内容和问题;(6)修改问卷。
4.统计调查:(1)电话调查;(2)得到最终的数据结果和问卷的有效率。 5.数据整理与汇总:对得到的初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的汇总和整合。
6.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汇总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和
图表:(1)频数分析;(2)t检验;(3)方差分析;(4)非参数检验(5)相关分析;(7)线性回归分析;(8)聚类分析;(9)因子分析等。
7.撰写分析报告:(1)文献针对性收集;(2)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初稿;(3)对初稿进
行修改。
十一、 实施计划:
1.
工作流程
(1)网络表 时间 项目 A.查阅相关资料 B.选题 C.确定调查对象 D.设计问卷 E.修改问卷 F.设计统计调查方案 G.电话调查 时间 项目 H.数据整理和汇总 I数据分析 J.文献针对性收集 K.撰写调查报告 时间 项目 K.撰写调查报告 L.修改调查报告 (2)甘特图
一 √ √ √ √ 第十四周 二 三 四 五 √ √ √ √ √ √ √ √ √ 第十六周 三 四 五 √ √ √ √ √ √ √ 六 日 一 二 √ √ √ 第十五周 三 四 五 六 √ √ √ √ 第十七周 三 四 五 √ √ √ √ 日 √ 一 √ √ 二 √ √ 六 √ √ 日 √ √ 一 √ √ 二 √ √ 六 √ 日 √ 第十八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 √ √ √ √ √ √
关键路线:A→B→C→D→E→G→H→I→J→K→L→M→N→P→Q: 54(天)
ES(最早开始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一 EF(最早结束时间):路线2:A→B→C→D→E→F→G→H→I→K→L: 29(天)
(十八周星期一) A→B→C→D→E→F→G→H→I→K→L:29(天) A→B→C→D→F→G→H→I→K→L:29(天) A→B→C→D→G→H→I→K→L:29(天) A→B→C→D→H→I→K→L:27(天) A→B→C→D→I→K→L:27(天) A→B→C→D→K→L:29(天) A→B→C→D→L:29(天)
A→C→D→E→F→G→H→I→K→L:29(天) A→C→D→F→G→H→I→K→L:29(天) A→C→D→G→H→I→K→L:29(天) A→C→D→H→I→K→L:27(天) A→C→D→I→K→L:27(天) A→C→D→K→L:29(天) A→C→D→L:29(天) J→K→L:15(天) A→K:29(天)
LS(最迟开始时间):共5周,共33天,由于EF为29天,所以LS为33– 29 = 4(天),
即第十四周星期四
LF(最迟结束时间):第十八周星期五
4.统计调查:(1)电话调查;(2)得到最终的数据结果和问卷的有效率。
5.数据整理与汇总:对得到的初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的汇总和整合。
6.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汇总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和
图表:(1)频数分析;(2)t检验;(3)方差分析;(4)非参数检验(5)相关分析;(7)线性回归分析;(8)聚类分析;(9)因子分析等。
7.撰写分析报告:(1)文献针对性收集;(2)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初稿;(3)对初稿进
行修改。
2.责任分工
组织成员: 黎秀珍、蒋文颖、梁柳群、廖璐、陆少菊、周宇、黄贵新、廖杏接、吴荣春、陈庭珍、高海璇
主项目 选题 问卷设计 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调查 细分项目 查阅相关资料 确定题目 确定调查对象 设计问题 修改问卷 计划书 电话调查 得到问卷有效率 参与人员 全体组员 全体组员 全体组员 全体组员 全体组员 蒋文颖 全体组员 全体组员 完成情况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数据整理与汇总 数据分析 撰写分析报告 数据整理与汇总 数据分析 文献针对性收集 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初稿 修改调查分析报告 十二、预期结果与提交资料:
1. 调查问卷
2. 统计设计设计方案 3. 数据分析的初稿 4. 调查分析报告
,请认真的看,看完之后最好悟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