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编 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编 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 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文学风格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文学接受过程(发生、发展、高潮) 文学批评
1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 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理论的基石) ①从文学的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基石:文学活动论(人类学)
文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生产论(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 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新问题
当代性 20C批评的挑战
新方法
2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人类生活的性质 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面理解(发生学、认识论)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a导致人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b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c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
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a 文学的再现(反映)活动
柏拉图:(艺术最终是对理念的反应,对艺术
b 西方:模仿说 存在的否定)
①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 再现说
忽视主观心灵在创作中的重要,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c 中方:感物说、意境说、情景之论
a文学的表现活动—艺术表现论 b福柯—作者缺席
二、文学活动构成 ②作者 c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上 文学批评问题上 表现论 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再现论 文学是世界的反映 强调了解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重考据式批评 文学创作上 将创作同科学研究强调创作应遵循客对等,扬“文学天才” 观规律
a文学的创造活动
③作品 b20C西方文论中: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2)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3)结构主义
a文学的接受活动(再创造)
b对文本意义的能动再创造 ex: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读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c从 “重视作者和作品 读者 ”的转变 A姚斯(接受美学创始人) B伊瑟尔(隐含的读者)
3
弗雷泽 《金枝》 相似律
发生 ①巫术发生说 接触律
评价
a评价:宗教产生晚于巫术,所以晚于艺术活动
②宗教发生说 所以该说法不成立
b 宗教发生说与巫术发生说的区别 产生时间上 世界观 表现形态上 相同点 a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三、文学活动的发展 ③游戏发生说 b席勒:“过剩精力”说(艺术作为人精力过剩的
发泄)
c评价
a原因 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减轻疲劳,
④劳动说 发表意见和交流等)
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诗乐舞一体) 狩猎动作为舞 诗乐舞一体 劳动号子为诗 劳动声音节奏为乐
A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生产劳动)发生时,起决定作用 发展时,起制约作用 B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发展 a有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的阶段
ex(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呈正比
ex(18C德国19C俄国,经济下滑但文艺上上升)
4
宗教 始于文明阶段 人不能控制 含人生价值探索和道德训诫 巫术 史前社会已有 人能控制自然,用相应的仪式 含许多技术操作问题 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
性
文化含义
审美含义 +总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化的含义 通行含义
a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b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
文学与非文学(标准为) 形象具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c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d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一般意识形态 作为 特殊意识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表现 目的:无功利与功利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话语及其五要素
话语蕴藉的 蕴藉(名词解释) 文学蕴藉 名词解释
两种典范形态 (含蓄、含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此章无需重点掌握,学生大致浏览一遍即可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