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注: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3.应用
(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1.(2020·合肥调研)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C.X、Z、Q、Y、G 答案 A
解析 由①得出Q中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
B.X、Z、Q、G、Y D.G、Q、Y、Z、X
电解
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2.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2+KOH―→KX+KY(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关系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答案 C
解析 反应:Cl2+KOH―→KX+KY是Cl2的歧化反应,KX、KY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由于KX也发生歧化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化合价高低:Z中Cl>X中Cl(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为+a价,KZ中Cl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化合价守恒原理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时,b=7符合题意。则KX中Cl的化合价为+5。
3.(2020·西宁第二次测评)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LiAl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 H2,则转移0.4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 AD
解析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LiAlH4中H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是还原剂,H2O中H由+1价降为0价,被还原,是氧化剂,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项正确、B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1 mol LiAlH4反应,转移4 mol电子,生成4 mol H2,若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即0.2 mol)H2,则转移0.2 mol电子,C项错误;LiAlH4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项正确。
4.(1)根据反应KClO3+6HCl(浓)===3Cl2↑+KCl+3H2O可知,每生成3 mol Cl2转移________ mol e。
(2)2Na2O2+2H2O===4NaOH+O2↑,每产生1 mol氧气转移________ mol e。 (3)已知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盐溶液中发生反应:
-
-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每4 mol Na2O2发生反应转移________mol e。 答案 (1)5 (2)2 (3)6
解析 (1)中反应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3个Cl2分子中,有1个Cl原子来源于KClO3,另外5个Cl原子来源于HCl,所以每生成3 mol Cl2转移电子5 mol。(2)中Na2O2中的氧由-1到-2、0价,故每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 e-。(3)化合价升高总数:4Fe2+―→4Fe3+,化合价升高4,对于4 mol Na2O2,其中1 mol Na2O2中的氧由-1到0价,化合价升高2,总数为6;化合价降低总数:3 mol Na2O2中的氧由-1到-2价,降低总数为6,所以每4 mol Na2O2发生反应转移6 mol电子。
-
++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则Br2的氧化性比I2强(√)
(2018·江苏,13C)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所以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2018·江苏,12C)
(3)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2017·江苏,3B)
(4)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则部分Na2SO3被氧化(√)
(2017·江苏,13B)
(5)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2016·江苏,3A)
(6)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则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016·江苏,13C)
(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2015·江苏,3C)
+
+
+
(8)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2015·江苏,4C)
2.(江苏模拟重组)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向某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后再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 将氧化铁加入足量的HI溶液中,充分溶解后,滴C 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下层呈紫红色 将漂白粉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结论 溶液中含Br2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Fe3氧化性强于I2 +D 答案 C
样品未变质 3.(江苏模拟题重组)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 mol·LH2SO4 将铜板电路投入FeCl3溶液中,铜溶于FeCl3溶液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D 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答案 C
氧化性:Br2>Fe3>I2 +-1 实验目的或结论 氧化性:H2O2>Fe3 若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NO3被Fe2还原为NO2 氧化性:Fe3>Cu2 ++-++B C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天津模拟)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碘酒中的I2表现为氧化性,A项错误;铁粉中的铁处于0价,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易升高,表现还原性,B项正确;氢氧化铝与酸反应体现氢氧化铝的碱性,与还原性无关,C项错误;纸尿裤中的聚丙烯酸钠利用的是聚丙烯酸钠的强吸水性,与还原性无关,D项错误。
2.(2019·成都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的KNO3的性质是( ) A.自燃性 B.稳定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答案 D
解析 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K2S+N2↑+3CO2↑,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KNO3为氧化剂,故反应中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D项正确。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4Fe(OH)2+O2+2H2O===4Fe(OH)3 C.BrCl+H2O===HCl+HBrO D.2Na2O2+2H2O===4NaOH+O2↑ 答案 A
解析 已知B、C、D项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中水是氧化剂。 4.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①Zn+2HCl===ZnCl2+H2↑,②2HCl+CuO===CuCl2+H2O,③MnO2+4HCl(浓)=====MnCl2+Cl2↑+2H2O,因此盐酸应具有的性质是( ) A.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C.还原性
B.氧化性 D.酸性
△
点燃
2021高考化学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Word版含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