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及其变迁
王守春
【摘 要】距今3000-2000年前,黄土高原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地区显域生境植被为疏林灌丛草原,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草原带的南移和某些耐旱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大。自北宋以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越来越强烈。掩盖了植被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变化。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1994(017)002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变迁;历史时期 【作 者】王守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1994 年 2 月人民黄河第 2 期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及其变迁王守春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国家计委[文摘]距今 3 000~ 2 000 年前.黄土高原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地区显域生境植被为疏林灌丛草原,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草原带的南移 和某些耐旱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大。自北宋以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越来越强烈,
掩盖了植被由于自然 原因发生的变化。[关键词]历支拉被植被变迁黄土高房、 目前,对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问题,有 着不同的看法及观点。比如,关于黄土高原植被 的特点就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森林、草原、 森林和草原。由于该问题将影响到黄土高原治 理及黄河治理的方向和方针的确定,因此必须 认真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应着重阐明两个问题. 一是要阐明在未经人类活动破坏以前黄土高原 的原始自然植被是什么,二是要阐明历史时期 黄土高原植被的变迁过程。现将笔者的研究成 果介绍如下。1 古代黄土高原显域生境的植被为疏林灌丛草原探讨黄土高原的原始自然植被,首先必须 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人类活动破坏黄土高原植 被的起始时代;二是以什么地形部位作为考虑 的基础。长期以来,关于黄土高原植被问题的认 识存在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这两个问题不 明确有关的。现代自然地理学把排水良好的平坦的正地 形定义为显域生境,这种地形部位的生态环境 能反映区域性的、地带性的生态环境特点。黄土 高原地区的显域生境应当是黄土塘和黄土梁顶 部的平坦的塘面和梁面,可以此地形部位作为考虑黄土高原原始自然植被的基础。 研究表明,在西周至战国时期(距今约 3 000~ 2300 年),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较好的自然植被。理由如下:①战国时 期,铁制工具才得到广泛使用,而在此之前,生 产工具相对较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垦 种的水平很低,尽管对自然植被会有一些破坏, 但破坏只是局部的,还不足以改变整个自然植 被的面貌。②战国中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 区,包括吕梁山以西、泾河和北洛河的上游地 区,仍是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分布区 。 战国后期,农业民族只是沿河谷分布,不能对自 然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③历史文献记载,这一 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仍保存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系 统。如《诗经》就有许多篇是描写黄土高原上有 成群的野兽栖息和周朝的天子与大臣们经常进 行田猎之事。对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的遗址进行 考古发掘表明,鹿角在许多遗址中有发现,说明 当时野生动物较多,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 书于战国时期或再晚些
的《山海经》一书,则记 载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地保存着很好的天然植 被和自然生态系统。《诗经·小雅·鹿鸣》篇描写了成群的野鹿 在广阔的草地上觅食各种富类、说明黄土高原 ? 9? 第2期灌丛草原,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草原带的南移和某些耐旱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大。自北宋以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越来越强烈,掩盖了植被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变化。[关键词]历支拉被植被变迁黄土高房、目前,对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及观点。比如,关于黄土高原植被的特点就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森林、草原、森林和草原。由于该问题将影响到黄土高原治理及黄河治理的方向和方针的确定,因此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应着重阐明两个问题.一是要阐明在未经人类活动破坏以前黄土高原的原始自然植被是什么,二是要阐明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的变迁过程。现将笔者的研究成果介绍如下。探讨黄土高原的原始自然植被,首先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人类活动破坏黄土高原植被的起始时代;二是以什么地形部位作为考虑的基础。长期以来,关于黄土高原植被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这两个问题不明确有关的。现代自然地理学把排水良好的平坦的正地形定义为显域生境,这种地形部位的生态环境能反映区域性的、地带性的生态环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显域生境应当是黄土塘和黄土梁顶部的平坦的塘面和梁面,可以此地形部位作为考虑黄土高原原始自然植被的基础。研究表明,在西周至战国时期(距今约3 000~2 300年),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较好的自然植被。理由如下: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才得到广泛使用,而在此之前,生产工具相对较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垦种的水平很低,尽管对自然植被会有一些破坏,但破坏只是局部的,还不足以改变整个自然植被的面貌。②战国中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吕梁山以西、泾河和北洛河的上游地区,仍是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分布区 。战国后期,农业民族只是沿河谷分布,不能对自然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③历史文献记载,这一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