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编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写在一张张卡片上。 第三步:在每一部分中,安排并调整卡片间的结构和顺序。 第四步:从总体上对各部分的卡片进行反复检查和调整。
第五步:将最终的结果写在一张纸上,并加上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内容,形成问卷初稿。 4.问题的顺序和数量
数量: 原则上,问题不宜太多,问卷不宜过长,被调查者20分钟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
顺序:a. 把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
b.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c.把轻松的、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d.把涉及行为方面的问题放在前面
e.个人背景资料,可以放在结尾或开 头6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
第四阶段:试用与修改
1.客观检验法:非随机抽样小样本调查(预测试)——注意答案的分组是否合理
2. 主观评价法:不用抽取小样本进行预测试,而是直接将问卷送交专家、研究人员、典型的被调查者阅读、分析、评论,请他们提出具体意见。 3. 对试用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认真分析和修改。 第五阶段:问卷印刷
修改后的问卷进行印刷过程中,要小心仔细,在排版上、文字上、符号上都不能有错误,要反复校对
第六、七讲 问题的形式
1.填空式:通常只用于被调查者既容易回答又容易填写的问题,一般只需填写数字。
2.二项选择式:问题的答案只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一是问题所能列举的答案本身只有两种可能;二是在询问人们的态度或者看法时所进行的两级区分。 3.多项单选式:保证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4.多项多选式: 包括多项限选和多项任选。
多项限选是指被调查者可以在所列举的多个答案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中选择固定数量的若干个答案。
多项任选是在所提供的答案中,被调查者可以任意选择各种不同数目答案的一种问题形式。
5.多项排序式
可以按三个变量分别统计,如果将3项回答合并成一个单一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则需要对答案进行加权。给第一重要栏的结果加权3,给第二重要栏的结果加权2,给第三重要栏的结果加权1。将每一答案的各种频率分别乘以加权值,然后相加并除以6,就得到该答案的相对频率p.
6.矩阵式:即将同一类型的若干问题集中在一起,将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 7.表格式:即把问题及答案制成一张表格,表格式是矩阵式的一种变体。
8.编号式: 即让回答者对某一问题所列出各个答案按重要性、优先或强弱程度用数码编码。 9.列联式: 即回答者要根据对前一问题(通常称作过滤问题或筛选问题)的回答情况决定对后一问题的回答格式。这种问题也叫相倚问题,即后一问题的回答与否及回答格式依赖于对前一问题的回答情况。 第八讲 答案的设计
1.答案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
2.答案的设计要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3.答案只能按一个标准分类。
4.程序式答案应按一定顺序排列,前后须对称。 第九讲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1.问题的措辞用字要简单清楚。 2.避免带有双重含义或多重含义。 3.问题的表述不能带有倾向性。 4.不要用否定的形式提问。 5.不要直接询问敏感问题。
解决:转移法、假定法、释疑法、模糊法。 第十讲 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1.概念抽象 2.问题模糊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或答案的提法不妥 5.问题有多重含义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7.答案设计不合理——答案不穷尽不互斥;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表示程度、频率的答案量化处理不够。
第七章 资料收集与资料整理
第一、二、三讲 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 一、自填问卷法
1.个别发送法:采用个别发送法调查人员有机会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意义,并解释问卷填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保证问卷有较高的回收率;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被调查者的填写时间比较充分,较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调查范围受一定限制;问卷填答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2.集体发送法:如果调查不涉及敏感问题时,可以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某些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将调查问卷分派给被调查者。
3.集中填答法:先通过某种形式把被调查者集中到一起,由调查人员统一就调查的目的、要求及填答方法等问题做以阐示,并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答。如有问题,当场解答。填答完毕后,由调查人员当场收回。
优点①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
②比个引填答法更能保正年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缺点①许多调查的样本不可能集中
②“团压力”影响调查的质量。 4.邮寄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就是将问卷装入信封,并附.上邮票、回寄信封,写清楚回邮地址,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收到问卷填写完成后再寄回来。
优点①调查的范围最广,不受地成限制;②省时、省力、省钱;③被调查者可以从容不迫地填答问卷
缺点①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和好;②回收率难保证;③调查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大。 邮寄问卷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有关调查主办者身份的说明要慎重考虑;
问卷的封面信最好单独打印,语气要“随您意”; 寄问卷的时间也应该有所考虑;
用跟踪信或提醒电话帮助提高回答率。
5.网络调查法
(1)网络调查法也称作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指的是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2)三种调查方式 第一种调查方式
将调查问卷直接链接在网站的网页上。任何一个.上网者只要点击该网站的网页,调查问卷就会跳出来,供上网者进行填答。当.上网者填答完毕后,这份问卷的数据就自动地存入了事先设计好的数据文件中。当调查结束时,所有填答者的回答记录就形成了该调查的数据库。 第二种调查方式
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但是它不是一种面向所有上网者的自由浏览、无特定对象和调查总体的调查,而是一种针对研究者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 先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好调查对象的样本,并收集到他们的电子邮箱地址。然后分别给样本中的调查对象发电子邮件,并附.上调查问卷所在的链接地址。 第三种调查方式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收集到他们的电子邮箱地址后,直接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被调查者打开问卷的电子版在计算机上进行填答,填答完毕后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回给调查者。 (3)网络调查法的优缺点
优点:降低调查成本,节约调查经费和调查时间;调查范围广泛。
缺点: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调查质量难以保证;网络调查具有其他传统调查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潜在威胁。 二、结构访问法
1.当面访问: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批访问员,然后由这些访问员把调查问卷带到调查地点,找到被调查者,严格按照问卷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问题与选项的具体要求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
优点:取得调查资料的质量较高;具有远高于自填法的回收率;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费用大大高于自填法;时间长于自填法;调查的范围和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适宜于敏感性问题的调查。 2.电话访问
普通电话访问:首先,访问员按照电话号码簿或随机数字拨号方法,确定和拨打电话号码。其次,当电话拨通后,访问员要按设计要求,对被调查者进行电话问卷访问,同时按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调查问卷。
电脑辅助电话访问: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设计好电话访问的问卷,并将问卷按照CATI的格式录入计算机;其次,当访问员打开计算机后,CATI系统会按照已经设计好的程序通过随机方式选择电话号码进行自动拨号;最后,当被调查者接起电话,访问者就可以根据计算机上显示的问卷进行提问。当被调查者回答后,访问员直接把回答结果输入到电脑中。 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钱;对被调查者的打扰较少;便于对调查员进行监督和控制。 缺点:拒答率高;访问内容难以深入。 第四讲 问卷回报率
1.回收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回收率也称为调查的应答率或回答率,是调查者实际调查的样本数与计划调查的样本数之比。
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x 100%
有效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有效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x 100%
2.回报率的意义:回报率是决定和影响样本代表性的重要因素。 3.回报率的标准
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巴比: “要进行分析和报告撰写,问卷回收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
衡量调查结果质量的指标:高回收率;调查实施过程的严格性以及调查所得资料的质量。 第五讲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1.资料审核的内涵
资料审核是指研究者对调查所收集回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审查和核实,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 2.资料审核的内容
资料的真实性:调查资料来源的真实性问题;调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问题。
资料的准确性:着重检查那些含糊不清、相互矛盾的资料。( 判断审核、计算审核、逻辑审核) 资料的完整性:调查 资料总体的完整性;每份调 查资料的完整性。 3.资料审核的方法
边调查边审核(实地审核):调查员在回收调查问卷的同时,就逐一对每一份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工作。
系统审核(集中审核):先将调查资料全部收集回来,然后再集中时间进行审核。 4.资料的复查 资料的复查,指的是研究者在调查资料收回后,又由其他人对所调查的样本中的一部分个案进行第二次调查,以检查和核实第一次调查的质量。
复查的方法:由研究者自己或者由研究者重新选择新的调查员,从原来调查过的样本中随机抽取5%一15%的个案,使用同样的问卷重新进行调查。 第六讲 数据录入 第七讲 数据清理 1.错误数字的产生
错误数字来自于被调查者,即发生在原始问卷中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上。 错误数字来自于录入员,即发生在计算机录入人员输入数据的过程中。 2.有效范围清理
有效范围清理是针对数据录入过程中所发生的“幅度错误”。所谓幅度错误是指编码值超出了编码的范围或幅度。
要检查出所有不符合要求的超出有效范围的编码值,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来计算出所有变量的频数分布,从中可以查出有没有超出有效范围的错误数字。
查找有问题的个案也可以运用SPSS统计软件来进行。用Edit (编辑)菜单中Find (查找)命令项。(软件操作) 3.逻辑一致性清理
其基本思路是依据问卷中的问题相互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来检查前后数据之间的合理性,以确定数据是否真实,也即被调查者是否认真、如实地填答问卷。
如果被调查者的答案不符合逻辑,就说明数据有问题,要么是编码、录入环节有错误,要么就是被调查者没有认真、如实填答问卷。 4.数据质量抽查
具体做法是:从样本的全部个案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个案,进行逐份逐题的数据校对。用这一部分个案的校对结果来估计和评价全部数据的质量。
根据样本规模的大小,以及每份问卷中变量数和总字符数的多少,研究者往往抽取2% ~ 5%的个案进行校对。
第八章 单变量分析 第一讲 统计分析概述
1.可以分为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双(多)变量统计分析 2.单变量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用最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 推论统计:从样本调查中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单变量统计分析目的:简化和描述数据,用样本推论总体 3.双(多)变量统计分析
相关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因果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可以确定为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双(多)变量统计分析目的: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 第二讲 频数与频率分布 1.基本概念 所谓频数分布,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通常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
所谓频率分布,指的就是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的作用
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的主要作用:简化功能和认识功能。 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分布(相对比重)。
通过频率分布,可以用于不同总体或不同类别之间的比较。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制作
频数、频率分布表;条形图;圆形图;折线图。 第四讲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集中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常见的集中趋势分析包括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1.平均数
在社会调查中,均值即平均数是使用的最多的统计值。 定距和定比变量数据可以做加减运算,因此可以将变量的各个数值加起来,所得之和再除以调查对象数目,求得一个平均的数值,这就是平均数(简写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