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这句话的含义是“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而没有问罪。仍加官太保,执掌中府,兼管宗人府。英宗恢复帝位,增加俸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言官”“之”“贼”“太保”“中府”“宗人府事”“英宗”“二百石”“天顺七年”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前面说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没有问罪,“以贼平”是“不问”的原因,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英宗”是主语,“复位”是谓语,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前面的“事”应放在前一句,“领”的宾语应是“宗人府事”,排除C项。 14.A;
A项,“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有误,“下一年”错,应为“第一年”。 15.D;
D项,“作为四朝元老”错误,从文中来看,陈懋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五朝,以及成祖之前的太祖、惠帝。
16.①(陈懋)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
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 【参考译文】
陈懋,当初以舍人身份从军,立功,任指挥佥事。不久率领军队,功劳多,多次升迁为右都督。永乐元年,封为宁阳伯,俸禄一千石。永乐六年三月,镇守宁夏,优抚投降的士兵。第二年随驾北征,率领左哨。与忽失温作战,和成山侯王通率先登城,都督朱崇等随后杀到,于是大胜。永乐二十年,随驾北征。统领御前精锐骑兵在屈裂河打败敌人。另率五千骑兵沿河向东搜捕余寇,在山泽中歼灭了他们。撤军的时候,武安侯郑亨率领辎重先行,陈懋埋伏在险要处来等待敌军。敌军跟来,伏兵冲出奔突攻击,敌军被杀过半。回京后,赐给他龙衣玉带,册封他的女儿为丽妃。成祖死在榆木川,六军在京外,京城守备空虚。仁宗召陈懋与阳武侯薛禄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急速回来守卫京城。命他掌管前府,加官太保,赐予世袭的侯爵。宣德元年,随从讨伐乐安。回来后,仍然镇守宁夏。得到黑白两只兔子献给皇帝,宣宗高兴,亲自画了一幅马赐给他。陈懋在镇所日久,威名震动漠北。陈懋自恃皇帝宠爱放纵自己,侵吞国家财物逾万。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英宗即位,命他与张辅一起参议朝政,出任平羌将军,镇守甘肃。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参赞侍郎柴车弹劾陈懋军队缺乏纪律招致敌寇,又拿敌寇所遗留下的老弱之人,冒充都指挥马亮等人的功劳,受到升职奖赏,应当判处斩首。皇帝下诏免去死罪,削夺俸禄。很久后又还给俸禄,担任奉朝请。正统十三年,福建贼寇邓茂七谋反。都御史张楷讨伐他们没有战功,于是诏令陈懋佩征南将军大印,充任总兵官,率京营、江浙军队前往讨伐。到达浙江,有人打算分兵扼守入海口,陈懋说:“这是让贼寇拼死对付我们。”第二年,抵达建宁,邓茂七已死。剩余贼寇聚集在尤溪、沙县,众将想要屠杀他们,陈懋说:“这是坚定贼寇的反叛之心。”于是下令招降安抚,贼寇大多投降。其余的分道追捕,全部平定。不久沙县贼寇又反叛,
很久不能平定,恰逢英宗北征被俘,景帝即位,于是下诏撤军。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而没有问罪。仍加官太保,执掌中府,兼管宗人府。英宗恢复帝位,增加俸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追赠浚国公,谥号武靖。陈懋胡须修长相貌伟岸,声如洪钟。心胸磊落,敬重礼遇士大夫。“靖难”时的功臣到天顺时没有在世的,只有陈懋长久享用俸禄爵位,几起几落,最后以功成名就终老。 17.AE;
解析:A 项,“问讯”理解不准确,“问讯”是“问候”的意思,目的是表达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从全词看词人已经到湖边。
E项,“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18.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答动静结合或以景结情均可) 白话译文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3]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不久知抚州(今江西临川),一年后又罢归。这样前后三年之内,两次遭罢。宦海风波,磨去了他那“少年气锐”的棱角,使他的心中蒙上了一层暗淡消沉的阴影。“一梦经年归去好,宦情全薄此情深”(《在临川追忆昭亭昔游用寄应庵如庵韵》),正是这种心境的自我写照。这与词中所吐露的人世感慨是相一致的。 [1] [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如果说起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
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词人那种超脱尘、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6)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 (7)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
语言基础答案 20.A 21.B
22.D(A项不合逻辑,“切忌”已经表示否定,后面不能再用“不要”。B项表意不明,“此”既可以指遇袭记者在医院抢救,也可指记者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C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与“完善”搭配。) 23.D(A项“完成了”改为“完成的”。B项“发出”的宾语残缺,在“整顿”后加“通知”。C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
24.D(③中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衔接。⑤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可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25.D 唯一错。 26.A 鼎力错。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