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对外经济学院
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 张睿
所 在 部 门: 外经院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二月
一、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修业年限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三 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精施工、懂设计、会管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基本标准(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专业技术协调、专业技术创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2.具体标准 (1)知识结构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法律知识。 2)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及相关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掌握一门外语,达到河北省英语三级标准。
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
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基本性能和适用条件及实验、分析方法。
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用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构造措施。
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制定施工方案和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
掌握建筑给排水、供热采暖、建筑电气等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了解常用建筑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 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原理及一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方法。 了解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范和规程。 (2)能力结构 1)自学能力
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科技动态与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2)业务能力
具备建筑工程的识图、制图的能力。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备工程测量操作能力。
具有根据使用要求、地质地形条件、材料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
具备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及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并获得预算员资格证书。
具备进行工程检测和建筑工程质量鉴定与评价的初步能力。 3)管理能力
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备解决工程建造管理过程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具备对工程进行监理的初步能力。 4)表达能力
具有以书面及口头方式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技术观点及进行科技报告的能力。 具有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办公的能力。 5)公关能力
注重精神思想修养,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 (3)素质结构
1)政治思想素质(核心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能够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核心素质)
具有从事建筑工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新的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好与工作单位、同事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参与社会活动,能协调处理建筑工程有关的技术问题。 (二)人才使用规格 1.就业范围
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设计院所、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部门的生产第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2.主要工作岗位及工作
毕业生在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材料检测试验员、监理员等;经3-5年实际工作锻炼,可以成长为注册建造师、项目管理师。 四、职业与岗位分析
1.行业背景与专业发展前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
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2006年,全国建筑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975亿元,比上年增加6423 亿元,增长18.6%;完成竣工产值26051亿元,比上年增加2185 亿元,增长9.2%;建筑业增加值8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7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显示:2007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根据国家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施工承包、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等。随着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较具规模的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将从传统施工总承包的业务模式向技术整合层次更高、利润更丰厚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方向转变。
2.人才需求预测
本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1)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893万人,但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这远低于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
建设部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科教兴业”战略。随着建设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政策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这一战略性转移,促使我们必须迅速由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