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二)》说课稿苏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选范本

11.沉香救母(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沉香救母》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讲的是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不畏艰险,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全过程。为了阅读上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才是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虽有时间跨越,但是情节贯通,联系紧密。

细细品读,小沉香对母亲深深的“爱”,于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令人感动。从一开始知道真相后的“又难过又气愤”,面对“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二郎神“默默地攥紧了拳头”,到痛下决心,“起早贪黑”习武练功,再到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劈山救母”,小沉香的精神支撑是什么?就是对母亲深深的爱!“爱”是文章的主线,这种爱,让他“腰再酸、背再疼”也毫不在乎,让年仅十五岁的他即使经历千难万险,也“一点儿不在乎”。

再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文章虽短小,却值得细细品读。“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充分体现了一路艰辛;“日思夜想”、“一点儿也不在乎”、“无比激动”、“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无疑道尽了深深的“乌鸟私情”。生动的语言,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悟情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

二、说学生

对于这个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深感兴趣,多数学生看过《宝莲灯》,课前也听过两个不同版本的《沉香救母》的故事。他们知道故事大体情节,了解故事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课文内容(“得意”):基于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他们能读懂故事,但是阅读的“深度”还不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感知,“展开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这些,还比较欠缺。需要重点进行引导。

对于语言储备(“得言”):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语言能力有待一步步提高。所以,“语言的训练”、“语言的积累”,也是一个教学的重点。

对于学习方法(“得法”):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体意思”,“根据提示,从文中寻找相关信息”,“边读边想,浮现相关画面”,但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展开想象,与人物心灵对话”,这些,还有待逐步提高。

三、说理念

基于本次共同体活动研讨的主题,这里,我所说的理念主要是本堂课教学的核心价值

.

精选范本

——“学程导航”的核心理念,即“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先学后导”。

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再作“点拨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积累有关词句。

2.创设情境,围绕“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像说话。 3.进一步巩固生字,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地书写“孝”字。

教学的重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深入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创设情境,围绕“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像说话。

五、说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概括。

这里,我设计了“让学生读读词语,并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旨在巩固词语的同时,帮助学生总体回顾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沉香对母亲的“爱”。

(二)精读细品,深入体会。

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让学生感知沉香“救母心切”,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但“爱”的力量支撑着他,让他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最终力劈华山,救出母亲,母子团聚。

抓住这样一些关键词句: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

精选范本

采用这样一些方式:

(1)通过句子比较,凸显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如:“奔”,与“走”的比较,“一个个”、“一道道”与“一个”、“一道”的比较。

(2)图文结合,展开想象,体会“艰辛”,如:出示“高山”、“深涧”的图片,想象沉香经历的危险。

(3)创设情境,进行心灵对话,与人物产生共鸣。如:与沉香的心灵对话,深入体会“一点也不在乎”。

(4)抓住留白,想像说话,如:饿了——,渴了——,累了——,病了……体会沉香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预期这样的教学效果:

(1)“得意”:在与文本不断对话过程中,准确把握文字传递的情感、信息。储情于胸,融情于读。

(2)“得言”:在对文本的潜心品读过程中,习得语言,获得语感,丰富积累。 (3)“得法”:阅读过程中,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侧重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

(三)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多么令人高兴的时刻!15年的分别,15年的等待,15年的日思夜想,今天,母子终于团聚了,在这动人的一刻,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你能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想象母子对话,体会浓浓的母子之爱,同时进行语言的训练。

(四)总结提升,书写美观。

“孝”——也即沉香对母亲深深的“爱”,是本文的主线,也是课文的“文眼”,而“孝”字,也是本文要掌握的生字,穿插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字义,最后环节再指导书写,关注字形结构,练写美观,但愿孩子们能把这个情深意重的“孝”字写进自己的心中。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二)》说课稿苏教版

精选范本11.沉香救母(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沉香救母》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讲的是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不畏艰险,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全过程。为了阅读上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才是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虽有时间跨越,但是情节贯通,联系紧密。细细品读,小沉香对母亲深深的“爱”,于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令人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lrj254bw541z4g1sgcd5uqa87r003016p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