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信
第二章 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处于保增长、防通胀重压之下。自从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开始编制以来,在上报国务院批准之前反复征求各界的意见,足以证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名前列的节能环保产业,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所处的位臵举足轻重。尤其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所面对诸多下行力量,比如进口通胀压力的凸显、结构性调整力度的加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人口红利的关闭等,迫切需要节能环保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强劲动力,迫切需要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改善环境污染、提高民生质量,迫切需要节能环保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解决工业效率低下的难题。为适应宏观经济形势需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被提速。
(一)节能环保产业将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得到加速发展
我国经济需要保持继续增长,宏观经济面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只有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可以持续创造不断扩大的需求,使资本与消费共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将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获得处理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的目的,就在于经济增长需要一股强劲的内生动力,引导投资进入在未来将更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群。
节能环保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名前列,在七大产业中对政策最为敏感,而不仅仅依靠市场和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我国经济内生动力的作用下,会最先得到快速发展。
(二)促进技术的产业化有利于将产业发展与民生目标协同一致
当前民生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及所体现出的矛盾愈加突出。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与投资失衡的问题必须依靠保民生来解决,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目标的同步。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困难,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高通胀形势严
7
银联信
峻,消费与投资结构在步入“菲尔普斯黄金律”增长路径期间,遭遇增长困境,可能会带来社会分配愈加失衡。扭转此局面可以通过收入倍增计划、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计划,来调节释放居民购买力,也可以通过节能环保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民生目标具有同向性,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改善工业效能、治理环境污染、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面临资源环境巨大压力。节能环保紧连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的产业领域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同时,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资源消耗以及废水、废气、二氧化碳排放日渐严重,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影响了民生质量。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我国经济转型,还是对民生质量的改善,均能够起到重要的政策推手作用。
(三)节能环保是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市场手段
2011年我国工业结构性转型困难重重,依靠行政强制降低能源消耗不是最佳办法。4万亿投资计划中,超过80%的资金流向各类城乡基础设施、新建住宅领域,带来了以重工业强化为特征的经济复苏。时至今日,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仍然高于轻工业,我国经济仍然在主要依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011年伊始,保障房建设、高铁建设、农业基本建设、交通基本设施建设都被确认为未来十年内的投资重点,总投资规模超过10万亿,在这种强势上行投资力量的拉动下,重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被暂时隐藏起来,行政强制性降低能耗有被视为违背市场规律的风险。然而,结构性转型势在必行,消费与民生在经济增长结构中需要占据更大的比重,才能保证经济增长模式进入到合理的发展路径中去,符合中央“扩内需、促消费”的经济调控精神。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民生,更是带动传统行业转型提升的必要手段,是利用政策面指导发展重点节能技术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我国,不仅是二氧化碳,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有显著增长,我国节能减排的国际、国内压力倍增,重要原材料和能源需求迅速增加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现在的工业结构,很难适应减排对经济增长、就业、出口、财政等造成的压力,必需依靠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手段提高能源
8
银联信
使用效率。因此,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确立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下一代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和药剂、环保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将得到政策支持,在市场的作用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2011年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节能环保产业符合当下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以产业化促进技术进步,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2011年8月31日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使得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之一,随后有关政策接踵而来,整个节能环保行业在国内蔚然成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十二五”期间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期,环保产业市场潜力无限。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条件正在不断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我国节能减排的趋势,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因素。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微观条件的逐步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必将呈现全面起势、多点开花的局面。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与节能环保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密集发布。下面是部分重要政策的相关解读。
(1)《“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1年8月31日
内容摘要:节能减排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
9
银联信
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
(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内容摘要: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区实施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造纸、印染和化工行业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臵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对电力行业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继续加强燃煤电厂脱硫,全面推行燃煤电厂脱硝,新建燃煤机组应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对钢铁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水泥、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3)《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内容摘要: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依法关停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的企业。建立工业企业地下水影响分级管理体系,以石油炼化、焦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排放重金属和其他有
10
银联信
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行业为重点,公布污染地下水重点工业企业名单。
(4)《“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1日
内容摘要:配合财税部门,将严重污染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修订消费税税目税率表;对生产符合下一阶段标准车用燃油的企业,在消费税政策上予以优惠。适时修订《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改革环境价格政策。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汞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实行优先上网等政策支持。推动制定废旧荧光灯管回收和无害化处臵补贴政策。推动制定限制类和淘汰类高耗水企业惩罚性水价,完善鼓励再生水、海洋淡水、微咸水、矿井水和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推动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政策,对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和垃圾处理设施等鼓励类企业实行政策优惠。研究基于环境成本考虑的资源性产品定价政策,将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纳入煤炭、石油、天然气、稀缺资源等资源定价体系中。
深化环境金融服务。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以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涉重金属行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以及环境风险高、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较多、损害较大的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绿色信贷行业指南。构建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的网络途径和数据平台。研究制定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制度。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完善绿色证券政策。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和后督察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行为,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推进在部分地区开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试点。开展环境保护债券政策研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环境保护项目。
此外,下表为近年来行业推出的相关政策汇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