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练案[30]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2024·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C ) A.热量和光照 C.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降水 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

[解析] 第1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A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错误。

(2024·湖南省株洲市二模)为了解不同植被坡耕地水土保持情况,分三组观测:Ⅰ组植被覆盖度约95%,Ⅱ组约75%,Ⅲ组为裸地。下表为某年5月和8月各选三场的降雨过程及水土流失数据,甲、乙、丙分别对应三个观测组。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5题。

降雨月份 降雨 降雨量 降雨强度 土壤流失量(g) (月) 场次 1 (mm) 26.70 32.00 24.32 11.75 14.40 53.33 (mm/h) 1.46 2.20 3.05 2.66 3.24 3.88 甲 7.818 22.928 32.233 5.975 19.135 222.121 乙 0.168 9.750 11.238 2.451 3.170 丙 25.217 324.042 386.549 221.785 226.180 5月 2 3 4 8月 5 6 130.335 4 867.960 4.表中的甲、乙、丙依次对应的观测组是( C ) A.Ⅰ组、Ⅱ组、Ⅲ组 C.Ⅱ组、Ⅰ组、Ⅲ组 5.通过上表可推出( B ) A.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大 B.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 C.5月份降水量多于8月份

D.单场降雨时间最长的是8月份的最后一场雨

[解析] 第4题,据表格可知,在任意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壤流失量最小的均为乙,最大的均为丙,可以推出乙地森林覆盖率最好,丙地森林覆盖率最低,甲地居中。第5题,据表格可知,降水量大,土壤流失量不一定大,如第3次降水量比第1次降水量小,但甲地第3次土壤流失量远大于第1次;表中数据反映降水强度越大则土壤流失量越大,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注意表中数据是5月和8月降水中任选的三次,并不是5月和8月的全部降水量;单场降水时间等于降雨量除以降雨强度,通过计算可知第6次降雨时间约为14 h,但第1次降雨时间约为18 h。

(2024·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B.Ⅱ组、Ⅲ组、Ⅰ组 D.Ⅲ组、Ⅱ组、Ⅰ组

6.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7.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C ) A.坡顶>坡中>坡脚 C.坡脚>坡中>坡顶

B.坡顶>坡脚>坡中 D.坡中>坡脚>坡顶

8.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B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第7题,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植被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第8题,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

(2024·福建省模拟)黄土沟谷特征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城出口点)为流城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城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9~11题。

9.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B.沟谷节点 D.裂点

10.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11.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C ) A.径流源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B.沟谷节点 D.裂点

[解析] 第9题,从材料信息“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10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无众多的山地、平原和丘陵。第1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

12.(2024·广东省六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

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由于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受西北风的作用,不断向东推移,并沉积;由于东岸分布有日月山,当从西侧吹来的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从而导致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第(2)题,由材料可知,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西北风强劲时,新月形沙丘向东南移动;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从而使新月形沙丘向西北推动,从而导致沙丘的坡向随着季节发生改变。第(3)题,本题主要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海晏湾位于青海湖的西侧,在西风的作用下,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泥沙在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下,不断向东推移到湖岸,从而导致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第(4)题,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修路,从而导致地表植被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生物措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措施。

[答案] (1)①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②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③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青海湖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

(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13.(2024·重庆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新人教版

练案[30]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24·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lmy06ji4i4g4gh0kzl91od1e2lmz900xs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