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小抄写员》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一、突出“研读”教学,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读研过程,实现思维互助,产生情感共鸣,充满了人文情怀,培养了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组织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点拨、调控、帮助学生研究性阅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 【内容简介】 课题:《小抄写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三、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死海不死、猪笼草捉虫、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关于大自然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秘密》。 2.学习课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A、你怎么样看待幼龟遭难这件事?
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C、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3.课外拓展:
在你的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4.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解决读音、字词,把最难的生字找出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它。 (2)小组汇报,老师检查。 5.作业布置:
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写一篇关于本课文或其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幼龟:“侦察兵” 生存方式 人:万物之灵 走向反面
《甘罗十二为使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于是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重难点、关键】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实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教学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任务,曾大人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出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在读课文,沥青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史上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度课文,明确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深入课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灯出示提纲: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适时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3.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幕()淘()浮()抄()愧() 暮()陶()俘()炒()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