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打印版
5、机械摆钟
课标依据:
本课教学中拟采用“激发兴趣——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拓展延伸”这一程序有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历程获得发展。 教材解读:
《机械摆钟》一课是属于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五课,它是在研究关于时间的测量后研究精确计量时间工具的第一课。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这一单元的活动设计试图通过一些可操作的活动、可感受的体验不断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增加更多的“意会知识”。
在时间单元中主要体现的是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这也是考点。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
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科学-五年级下册-打印版
1.讲台前摆放一个大摆钟。
2.课件:实验表格、计时器、实验注意事项等。
3.实验器材:每个小组摆锤一个,摆绳一根,铁架台一个。 4.实验纪录表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钟摆
1.观察讲台前这座时钟的特别之处。 (生观察汇报)
师:这是摆钟,也称机械摆钟。(板书课题——机械摆钟)
2.观察并思考:摆钟是怎样来计算时间的?小组内可以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猜测:摆1次大概1 秒钟吧。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吧?…… 师:钟摆怎么算摆动了1次呢? (生议论)
3.测一测:钟摆一分钟摆动了几次。 教师指导:教给学生记时、口令等方法。 (1)老师喊口令,学生心里默数摆的次数。
(2)第二次,一个同学记时,一个数摆,其余同学自己在心里训练记时或者数摆。
(3)分发实验记录表,小组里分工测一测一分钟钟摆的摆动次数。 (4)引导讨论:记录表要求重复测量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这是为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说明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它每次摆动表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就是一秒钟正好摆动1次。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摆钟不用秒针了吧?钟摆也叫秒摆。
(二)观察老师的摆 1.出示老师的摆。
师:这个摆每分钟也会摆动60次吗?
(教给学生起摆的正确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1)摆线自然拉直,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不能推一把。
科学-五年级下册-打印版
(2)摆的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 (3)如果摆捶碰到了铁架台或其它东西后,实验要重新做。
请某个小组示范一次,由他们自己分工安排。其余小组在心里跟着练。 我的发现: 这个摆一分钟摆了( )次,说明不是每一个摆都是一秒钟摆一次的。
2.观察老师的摆。你有什么发现?
生:摆的幅度变小了。摆的速度变慢了。摆的角度变化了……
(1)提出问题:这个摆在自由地摆动着,每隔开一段时间,比如前10秒钟与后10秒钟,它的摆动次数会发生变化吗?
(2)学生预测,教师随即板书学生猜想。
3.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我们还是做实验来检测吧? (三)实验准备
1.分析实验记录单。师:你看得明白吗? 2.师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1怎么进行记时和分工比较好?
(2这个实验的时间把握很难,你们可得注意力集中才行。 3.分发各小组的实验器材,学生准备做实验。 (四)学生实验 1.小组讨论实验分工。
2.填写我们小组的实验猜想。(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变或者不变。)
3.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汇报交流
1.各个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2.交流我们的发现: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师小结并板书:单摆的等时性。
师:伽利略是第一个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的科学家。人们根据单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于是就制成了摆钟,这样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了。比起太阳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