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业务培训(五)
第五章 贷款的法律文件
贷款法律文件是信贷关系的重要基础,是明确信贷关系的各项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核心依据。因此,在信贷实务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掌握法律武器规范信贷行为,保护信贷资产是每一位银行信贷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章从确定贷款结构出发,就贷款合同(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主要法律文件的基本要素和重要问题做简要介绍。
第一节 制定合理的贷款结构
一、贷款金额的确定
贷款金额是指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的最高贷款限额,贷款金额一般指本金,也可以包括贷款利息。其确定主要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资金需求、借款人在贷款期内能否按时支付利息及担保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项目建设期利息是否在包含在贷款金额中,如不包括,应注意建设期利息的来源。
二、贷款利率的确定
贷款利率是借款人使用贷款时支付的价格,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重要条件。人民银行对于贷款利率的确定做了如下规定:
(一)国务院批准和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种利率,为法定利率,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变动。法定利率的公布、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
(二)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以法定利率
第 1 页
为基础自行确定的利率为浮动利率。金融机构确定浮动利率后,要报所辖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三)金融机构有权对逾期贷款和被挤占挪用的贷款在原贷款合同规定的利率基础上加收利息,加收利息的幅度、范围和条件,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确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外汇贷款利率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对外公布的,也是属于法定利率的一种形式,国内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动。中国银行的现汇贷款一般采用此种利率。另外一种是国际资金市场上比较通行的形式,即基本利率加利差的确定方式。基本利率的确定一般是依据国际资金市场上的资金成本,最经常运用的是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缩写为LIBOR)。另外,香港同业拆放利率(HIBOR)、新加坡同业拆放利率(SIBOR)也是经常运用的基础利率,利差则是依据项目的风险程度、贷款期限、贷款人的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国际银团贷款、商业贷款、买方信贷等贷款方式经常运用这种利率确定方式。
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定利率,同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根据自身资金成本情况、客户情况、贷款风险程度等,在人民银行允许的幅度和范围内进行浮动。
三、贷款期限的确定
贷款期限是指从贷款合同签订之日起到合同规定的全部贷款本息清偿之日止。包括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
提款期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合同规定的最后一次提款日止。其间借
第 2 页
款人可按照合同约定分次提款,如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提款日提款,则贷款人有权取消未提的贷款额度或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承担费。
宽限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合同约定的第一个还款日止。在此期间,借款人只付息,不还本金。
还款期自合同约定的第一个还款日起,至合同约定的全部本息清偿之日止。
流动资金一般不按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细分,只规定还款期。 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由借贷双方共同商议后确定,并在贷款合同中载明。
借款人的生产周期是最主要的因素,该周期的确定是建立在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具体应包括现金流量测算、投资回收期测算、净现值分析、内部收益率测算、敏感性分析等,在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
不能按期还款的,借款人应该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展期。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申请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展期的,还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书面的证明。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获得批准,其贷款自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帐户。
四、担保方式的确定
第 3 页
担保是指借款人无力或未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或支付有关费用时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审查贷款项目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按照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留置等方式。在信贷业务中经常运用的主要是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首先应该根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和项目本身的抗风险能力来确定担保方式。如果借款人经济实力雄厚、项目本身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可酌情放宽担保条件,直至免除担保;如借款人财务状况不好、项目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则应在担保条件上从严要求。
其次还应该根据担保本身的情况确定担保方式,如采用保证方式应考察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结构、还款信誉等,如采用抵押、质押方式,应着重考察抵押物、质物的原值、净值、评估值等。如果一种代表方式就足以保证贷款的偿还,则可不必增加其他担保方式,否则,可同时采取多种方式。
第二节 贷款法律文件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的法律日趋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拍卖法》、《合同法》等有关商业银行运作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形势下银行经营者不仅要强化法律观念,知法守法,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信贷资产安全,而且要按照法律规定规范自身行为,合法合规地发放贷款。而制定尽可能完善的贷款法律文件,就成为这一切的基础。 一、贷款法律文件的重要性
第 4 页
信贷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其来源广泛,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等,它会对借贷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顺利履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贷款人而言,完备的贷款法律文件就成为防范风险的必要措施之一。只有在贷款法律文件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予以充分考虑,并明确风险发生后,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为处理纠纷、依法收贷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大程度地减少贷款人的损失。 二、贷款法律文件的种类
狭义的贷款法律文件包括贷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提款申请,保险权益转让书,合同公证、登记文件等,广义的贷款法律文件还包括整个贷款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贷款人内部的帐务记录、贷款人在借款人办理提款、还款以及付息业务过程中发生并保留的单据和凭证等。
三、标准法律文本的作用
由于贷款项目的情况千差万别,每笔贷款所签订的合同等法律文件的条款会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由借贷双方进行协商,并委托律师起草法律文书,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量较大,要做到每个合同均单独协商谈判、起草,有一定难度,而法律文本中有不少内容具有共性,因此,一般采用起草一套标准的合同格式文本,将一些基本条款含盖在内,在做每个具体项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有关条款。这样既规范贷款行为,又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附录是中国银行的主要贷款法律文件标准格式。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贷款、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在叙做贷款过程中协商并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