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
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解读诗题,了解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的道中) 2.了解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集》。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图结合,理解古诗 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 (3)指名读,汇报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 溪 右边中间部分有点。 减 减法 的 减 。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 每天 的 每 。 (4)指导写字。
演示 梅、溪、泛、减 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溪写时注意右部分, 爫 幺 大 ,不要忽视中间的 幺 有点。写时要紧凑。
减右边不是 成 ,里面是 一 口 。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行。绿阴/不减/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3)的心情怎样?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
却行再走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行 这句诗写了什么?(一 溪 ,一 ,一 泛 ,一 行 )它不仅表明的行程,还透露出的喜悦之情。
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路。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
(3)正当诗人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 8.欣赏江南景色。 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心情。
四、综合比较,总结全 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达喜爱之情) 异内容不同;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 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 4.布置作业。
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