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陈述Ⅰ SO2有漂白性 SiO2有导电性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Fe3+有氧化性 陈述Ⅱ SO2可使溴水褪色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解析:SO2使溴水褪色是SO2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A项错误;SiO2不导电,B项错误;浓硫酸可干燥气体,是因为它有吸水性,与氧化性无关,C项错误;Fe3+有氧化性,与Cu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洒落的汞可用硫粉处理 B.浓硫酸可用铁制容器装 C.可用氨水清洗试管壁上的氧化铝 D.可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壁上的银
解析:汞有毒,常温下能够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故洒落的汞可用硫粉处理,A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用铁制容器装,B项正确;氨水为弱碱溶液,不能与氧化铝反应,C项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单质银,所以可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壁上的银,D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解析:浓硝酸和氯水中次氯酸见光都易分解,须存放在棕色瓶中,A项不符合题意;硫化钠及亚硫酸钠都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B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铂的活动性较弱,与浓硝酸不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项符合题意;SO2和Na2SO3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氯水褪色,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C.臭氧空洞
B.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解析:酸雨主要是空气中SO2含量增大引起的;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NO2和碳氢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引起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大。 答案:A 5.(2024全国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解析: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根据题目信息,硝酸铵和硫酸铵均为无机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因素之一,B项正确;氨气分别与硝酸、硫酸生成硝酸铵和硫酸铵,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空气中氨气含量增加,促进了无机颗粒物中硝酸铵、硫酸铵含量的增加,D项正确。 答案:C 6.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
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解析:A项,实验表明FeCl3有氧化性;B项,白色沉淀为BaSO4;C项,实验表明SO2有还原性;D项,反应后有H+生成,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D 7.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右图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Al Cu Si C b AlCl3 CuSO4 SiO2 CO
c Al(OH)3 Cu(OH)2 H2SiO3 CO2 解析:A项,不能一步实现Al(OH)3向Al的转化;B项,不能一步实现Cu(OH)2向Cu的转化;C项,不能一步实现SiO2向H2SiO3的转化,也不能一步实现H2SiO3向Si的转化。 答案:D 8.“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加热时,④中上部聚集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
解析:加热时NH4Cl固体分解生成NH3和HCl,在封管上部温度较低处两种气体结合又生成NH4Cl固体,不是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A项错误;加热时NH3·H2O分解,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
色变淡,冷却后,NH3在溶液中溶解度增大,NH3·H2O浓度增大,酚酞溶液又变红,B项错误;含SO2的品红溶液呈无色,加热时,溶液变红,C项正确;加热时,④中上部聚集了固体碘,说明碘易升华,这是碘的物理性质,与热稳定性无关,D项错误。 答案:C 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
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解析: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正确;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为SO2+Br2+2H2OH2SO4+2HBr,SO2表现还原性,B项正确;烧瓶中产生黄色沉淀和无色气泡,说明反应生成了硫单质和SO2,Na2S2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项错误;品红溶液②不褪色说明无SO2,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SO2通入NaHCO3饱和溶液生成了CO2,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答案:C 10.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X气体不可能是( ) A.CO2
B.NH3
C.Cl2
D.H2S
解析:A项,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与二氧化硫以及氯化钡均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B
项,2NH3+H2O+SO2(NH4)2SO3,(NH4)2SO3+BaCl2BaSO3↓+2NH4Cl;C项,Cl2+SO2+2H2OH2SO4+2HCl,H2SO4+BaCl2BaSO4↓+2HCl;D项,2H2S+SO23.S↓+2H2O。 答案:A 11.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设计和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滴管胶头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滴管胶头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答案:B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
-
↑+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
Al(OH)3↓+3
H2SiO3↓+2Na+
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项错误;不符合电荷守恒,B项错误;Al(OH)3不溶于氨水,C项正确;Na2SiO3为可溶性盐,应拆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 答案:C 13.如右图所示,止水夹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止水夹,可发
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