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系统,大苗老师讲义,非常精彩!! 神经病学概述
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运动神经为传出通路,运动障碍时病变在前,感觉神经为传入通路,感觉障碍时病变在后。运动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1.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中枢瘫又叫硬瘫,表现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巴宾斯基征-最有意义) 下运动神经元 1.起始于脊髓前角细胞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周围瘫又叫软瘫,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最常见的疾病是小儿麻痹。 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
1.皮层:破坏导致对侧单瘫;刺激导致为杰克逊癫痫 2.内囊:对侧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偏盲
3.脑桥、脑干:同侧面部周围瘫,对侧躯体硬瘫。(TMDQ) (瞳孔没问题,因为动眼神经在中脑)。
4.脊髓:1)颈膨大以上损伤导致上下肢均为硬瘫。 2)颈膨大损伤导致上肢的软瘫,下肢的硬瘫。 3)胸髓受损导致下肢的硬瘫,上肢正常。
4)腰膨大受损导致下肢软瘫,上肢正常。(只要上面出问题,下面全 是硬瘫,只要自己出问题就是软瘫)
记忆:皮层受损是单瘫,内囊对侧三偏见,脑干受损交叉瘫, 上软下硬颈膨大,颈大以上是硬瘫,对浅同深是半切。 5.脑神经所在部位: 3.4中,5-8桥,9、10、12在延脑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节段性迟缓性瘫痪
1
感觉障碍
1.浅感觉:指痛、温觉和粗触觉。 传导束:躯体皮肤黏膜痛温觉周围感受器→脊神经节(第一神经元)→脊神经后根后角细胞(二级神经元)灰质前联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脑干丘脑核团(第三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2.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传导束: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I)→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组成薄束/楔束上行→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Ⅱ)→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丘脑核团(Ⅲ)→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3.脊髓半切:对侧浅感觉,同侧深感觉障碍(同学情深) 椎体外系
管理肢体的协调运动,使拮抗剂协调收缩。
1. 帕金森:病变在黑质,表现为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和手的静止性震颤(最有意义)、面具脸。
2. 手足徐动:不自主的手脚抽动。
3.抽动症:脸、面部抽动,喉部发出异常声音,神经系统检查一切正常。 4.肌张力障碍:颈部肌张力障碍叫痉挛性斜颈。 5. 舞蹈样动作: 它的病变在纹状体(能文能武的女人) 小脑损害
小脑支配同侧肢体的共济运动。小脑损害会出现同侧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像喝醉酒的人)。典型表现为指鼻试验阳性;Romberg征阳性(闭目难立征)
小脑蚓部是躯干的代表区,小脑球部是四肢的代表区。 脑神经 视神经
1. 视神经受损:该眼全盲。
2. 视交叉受损:双眼颞侧偏盲。见于垂体瘤
2
3. 视速受损: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见于内囊、基底节、大脑中动脉损伤 动眼神经
上提下斜无外直,共支配眼部5块肌肉,管理瞳孔缩小,动眼神经麻痹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
外展神经:外直肌,损伤出现内斜视。 滑车神经
支配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运动。 面神经
1. 感觉 分布在舌前2/3味觉(舌前面舌后咽)(面-面神经,咽-舌咽神经) 2. 运动 麻痹
1)中枢性:面神经核以上损伤,只有对侧下1/4瘫,有额纹,能皱眉(核上双侧神经支配)
2)周围性:面神经核以下损伤,瘫1/2,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口角向健侧歪斜,
对侧面瘫。
迷走神经
(混合神经)
1. 躯体感觉纤维:中枢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脊髓核,分布在耳周 2. 内脏感觉纤维:中枢支终止于孤束核,分布于内脏、咽喉、气管。
周围神经疾病(软瘫)
面神经炎,也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Bel)麻痹。
诱因:受凉和冷面吹风史。
1.病因:风寒、病毒感染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
2临床表现: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鼓腮口角漏风,口角向健侧偏斜,但肢体不会出现瘫痪。在面神经炎的基础上出现发热和皮疹就叫莱姆病。 治疗: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