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 水准面:地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接曲线。 2. 海拔高程:地面点沿垂线到水准面的距离。
3. 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的夹角。 4. 水准管轴:过零点与壁圆弧相切的直线。 5. 地物:地面上的各种固定物件 。 二、填空:
1. 在观测水平角时,需观测2个测回,则每测回应按盘左、盘右配置度盘起始读数。
2. 在半径为10公里的围,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对距离和水平角的影响,直接将水准面看成水平面,但对高程的影响,则必须考虑。
3. 经纬仪使用时,调节物像清晰用对光螺旋,整平照准部水准管用角螺旋,配置水平度盘读数用转盘手轮。
4. 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量是X、Y和Z。 5. 测量的基准面是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6. 图上长度为10cm,则在1:1000的比例时实际长度为100m。 三、表格计算:
1. 完成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 测 竖盘 目水平度半 测 回 一 测 回 各测回 站 位置 标 盘 角 值 角 值 平均角第 A 0-08-12 49-44-18 49-44-27 一左 B 49-52-30 测 A 180-08-049-44-36 回 右 B 229-52-449-44-19 6 O 2 第 A 90-06-18 49-44-06 49-44-12 二左 B 139-50-2测4 A 270-06-149-44-18 回 右 2 B 319-50-3O 0
2. 完成竖直角观测手簿计算 测 竖目 竖直度盘 半 测 回 一 测 回 指标差 站 盘标 读 数 角 值 角 值 x 位置 左 83-42-24 6-17-36 6-17-18 -18 O 右 M 276-17-00 6-17-00 左 105-05-30 -15-5-30 -15-5-42 -12 O 右 N 254-54-06 -15-5-34
3. 对某长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每次观测值中误差及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观测次观测值 v vv 计 算
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 60.46 60.42 60.44 60.44 60.43 60.45 60.44 -2 +2 0 0 +1 -1 ∑0 4 4 0 0 1 1 10 m=?n?1?vv?=?10=?1.4 5M??vv???10??0.6 m??n?n?1?30n
四、综合计算题:
1. 水准测量中,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已知A点高程为28.516m,测量中读得后视读数 a=1.134m,前视读数 b=1.438m,求:AB点高差、B点高程并绘图说明AB点关系。
解:
hAB?a?b?1.134?1.438??0.304(m)HB?HA?hAB?28.516?0.304?28.212(m) A点比B点高。
2. 测得往返测距离分别为55.218m、55.224m。问相对较差为多少? 解:
?D?55.218?55.224??0.006(m) 1?55.218?55.224??55.221(m)2
?D0.0061K???D55.2219203D?
3. 闭合水准路线,自BM A 经1,2,3 点后又闭合于 BM A ,已知:BM A =65.238
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 (允许闭合差为?12n)
各测段测站数 1214109各测段实测高差+1.428-2.346+2.487-1.509测段编号 1234
高 程 (m) 65.238 66.650 解: 测 点 BM A 1
测站数 12 14 实测高差 (m) +1.428 -2.346 高差改正数 (m) -0.016 -0.019 改正后高差 (m) +1.412 -2.365
2 3 BM A ∑ 辅 助 计 算 10 9 45 +2.487 -1.509 +0.060 -0.013 -0.012 -0.060 +2.474 -1.521 0 64.285 66.759 65.238 fh??0.060mfh允=?12n??1245??80.5(mm)?fh/?n??0.0013m 4. 角度观测四测回得平均值中误差为?15\,若观测九测回,则平均值中误差为多少? 解:
mM1?m?M1?n1?M2?n2n1
n4M2?M1?1??15???10??n295. 测设直角AOB,一般方法测设后,需要将B点向外移动3cm,已知OB=300m,
问测设后精确测得的角值为多少?绘图示意。 解:
d3????????206265???21?? D30000?AOB??90??21???89?59?39??
工程测量学模拟卷B
一、名词解释
1.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差。
2.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3. 地形图:即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的图。 4. 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5.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某一方向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二、填空题
1. 水准仪操作时,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用微倾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用仪器角螺旋。
2. 地形测量时,先要做_控制测量__然后进行_碎部测量_。 3. 观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固定,指标分划水平度盘。
4. 测量观测值所存在的误差主要呈现偶然误差的特性,因为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弱和消除。 5. 表示地貌的符号为等高线。
6. 图上面积为50cm2,则在1:1000的比例时实际面积为5000 m2。
三、选择题:
1. 某点处真北方向与坐标北方向的夹角称为该点的A。 A. 子午线收敛角;B. 象限角;C. 磁偏角;D. 磁坐偏角。
2. 某点位于20带中央子午线上,在北半球,该点沿中央子午线量至赤道的距离是3232500m,则该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通用坐标为C。 A.(3232500,20000000);B.(3732500,20500000); C.(3232500,20500000);D.(20500000,3232500)。
3. 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的误差是:①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②水准尺零点差;③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则正确的选择为: C。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
4. 用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的限差不包括:_D_。
A. 半测回归零差;B. 上下半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C.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
D. 同一测站指标差之差。
5.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我们把它称之为B。 A. 测站点;B. 碎部点;C. 定位点。
四、表格计算
1. 对某角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算术平均值、每次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观测观测值 v vv 计 算 次序 1 50-48-54 25 ?5,, ?vv?= ?246= ?7,, m=?5n?12 50-48-48 +1 1 3 50-48-42 +7 49 ?vv???246??2.9,, mM???4 50-48-48 +1 1 n?n?1?30n5 50-49-00 -11 121 6 50-48-42 +7 49 平均50-48-49 ∑ 0 246 值
2. 完成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 测 竖盘 目水平度半 测 回 一 测 回 各测回 站 位置 标 盘 角 值 角 值 平均角第 1 0-12-00 91-33-00 91-33-15 91-33-09 一左 3 91-45-00 测 1 180-11-391-33-30 回 右 3 271-45-00 O 0 第 1 90-11-48 91-33-06 91-33-03 二左 3 181-44-5测4 1 270-12-191-33-00 2
回 O 右 3 1-45-12
3. 完成水准观测手簿计算: 测测 水准尺读数 高差 高程 站 点 后视 前视 (m) (m) 1 BM1 0.674 -0.999 157.519 0+000 1.673 156.520 2 0+000 2.500 +0.658 156.520 0+050 1.842 157.178 3 0+050 1.780 -0.139 157.178 0+100 1.919 157.039 五、综合计算题 1. 已知直线AB 坐标方位角300-00-00,A点X、Y坐标值分别为:14.22m,86.71m;由 A点按极坐标法放样1#点,其X、Y 坐标值分别为:42.34m,85.00m,试计算测设数据。
解:需测设距离为:
DA1??x1?xA?2??y1?yA?2??42.34?14.22?2??85.00?86.71?2
?790.7344?2.9241?28.17(m)?A1?arctgy1?yA?1.71?arctg??3?28?48???360??356?31?12??x1?xA28.12需测设的角度为:???A1??AB?56?31?12??
2. 附合水准路线,自BM.A 经1,2,3 点后又附合于 BM.B ,已知HA=56.345米,HB=59.039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并绘出草图示意。 测 段 距 离(km) 实测高差(m) 1 1.7 2.785 2 3.5 -4.369 3 1.2 1.980 4 2.6 2.345 解: 测 段 实测高差 高差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测 点 长 度 (m) (m) (m) BM A 1
高 程 (m) 56.345 59.121 54.734 (km) 1.7 3.5 +2.785 -4.369 -0.009 -0.018 +2.776 -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