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车强国的转变。
新能源汽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中国的汽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市场分析:
在能源制约、环境污染等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汽车生产企业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几年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8-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8%。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76万辆,同比增长37.60%。2014年上半年行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全国共生产20692辆新能源汽车,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数量。但是,仍以数万计数的新能源汽车与几千万的汽车总产销量相比,占比仍不到0.2%。
2014年以来,国家高层密集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并计划出台多重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大马力。此次国家决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进一步减轻消费者的购买负担,促进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一辆售价为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如果减去10%的购置
税,那就意味着可以降低1万元。这就让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加亲民,加大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对新能源汽车销售将带来很大的拉动作用。
从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价格上的短板正在逐步得到弥补,价格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另外有消息称,行业其他配套政策正在会签中,如充电站补贴政策等也将于近期出台。随着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被逐步攻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将拉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实现新的突破。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万辆,2015-2018年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均30%-40%的高速增长。
2015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5.62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201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28万辆,同比增长2倍。2015年1-9月份,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55万辆,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3.85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3.97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26万辆,同比增长75%。
城市试点:
2009年春节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座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通知》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通知》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不完全统计,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平均成本比同类型汽油动力车贵30%至50%。
技术难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国家在给予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科技攻关点在:1、电池技术;2、动力总成系统;3、电控系统;
国内科研排头兵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同济大学的汽车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交通学院。
但在2010年6月1日的《通知》公布的五个试点城市却分别是: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除了上海和深圳外,长春、杭州、合肥三城意外成为“黑马”,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遭遇挑战:
新能源汽车今年的发展可谓是有明显加速的,但问题是,从绝对产量的角度,半年不到8万辆的累计产量,仍突显出新能源汽车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看来,除了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很积极和主动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动力并不十分强劲,特别是面对当前新的宏观发展
环境的背景之下。[2] 其一,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低迷,新车销量步入低增速的“新常态”。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内狭义乘用车市 场实现新车销量为946.7万辆,同比增长仅为6.9%,增幅较以往数年同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逐月来看,虽然今年一季度的三个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的 销量增速表现总体不错,但进入第二季度,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新车销量增速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虽然4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大了降价促销力度,但仍 然没能有效的抑止新车销量增速的明显回落,特别是6月份还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同比负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入到调低全年产销目标的行列中来。在传统动力汽车销量不景气的背景下,作为售价相对高昂,且技术和配套等领域都有 还较大完善空间的新能源汽车,其面临的市场化压力就可想而知。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些城市已经不再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诸如免费获得牌照等利好政策,更让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形势不乐观。
其二,宏观经济形势仍面临下行压力,油价预期也难以大幅上涨。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汽车市场新车销量表现与宏观经济形势是紧密相连的,从目前最新的发展情况来看,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不乐观,有机构预测即将出台的二季度GDP增速将低于第一季度的7%,而更为悲观的预测,则认为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将低于7%,这对于今年全年车市表现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空,而这种利空无疑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油价方面,受希腊债务危机加 剧以及原油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日出现持续下跌,今年以来表现也持续低迷;而受全球经济形势相对疲软对能源需求降低的影响,全球原油供应未 来预计仍将持续充裕,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将放缓,2016年原油需求预计将从今年的每日140万桶降至每日 120万桶。因此,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从国际油价趋势等角度,都短期内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加快市场化步伐。
其三,汽车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动力仍不足,在当前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尤甚。
早前我一直有个观点,汽车企业之所以宣称做新能源汽车是出于拿国家巨额补贴的目的,真正以市场化为目的的汽车企业很少,至少说是到目前之止的阶段。我曾在汽车企业做过数年市场研究工作,确实从市场导向出发,让汽车企业现阶段全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现实,从投入与产出比来看,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整个汽车市场都低迷的情况之下,汽车企业更无暇顾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更多专注在如何提升传统动力汽车的产销上。
优惠政策
免征购置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8月6日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内容如下:
为促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 对免征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
(一) 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2, 使用的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3, 纯电动续驰里程须符合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4,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60%。
5, 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要求。
(二) 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以下简称企业)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目录》申请报告。
提出申请的企业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生产或进口符合列入《目录》条件的新能源汽车。
2, 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质保。
3, 有较强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
(三)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车型列入《目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自《目录》发布之日起,购置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时间为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有效凭证)上注明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