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路径研究
王 庭1,傅前瞻1,2
【摘 要】我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农村电商发展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针对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电商经营主体不清晰、产品质量标准低、物流配送散慢、品牌塑造能力差等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协调政府、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化电商基础设施和电商人才培养,做好产业集群化、质量标准化、物流整合化、营销品牌化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期刊名称】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9)001 【总页数】3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商;提升路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这是在2015 年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密集出台多项涉农电商文件之后的又一重要政策支持。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全国各地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何更好地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作用,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解决特色农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对于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丰富的、广受消费者欢迎的特色农产品,但特色农产品买难卖难、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
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一)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且气候多样,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农产品。农业部在2007年首次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中,确定了特色果品、特色蔬菜、特色粮油、特色花卉、特色饮料、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猪禽蜂、特色草食畜、特色水产等10 类114 种特色农产品。在2014年农业部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4年)》中,把我国特色农产增加到144 种,涉及 2388 个县区,占全国县区总数的 83.7%[1]。总体上,我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多样,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色农产品发展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如新疆的大枣和葡萄干产业基地、云南的普洱茶产业基地、江苏的阳澄湖河蟹等在全国首屈一指,陕西省的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取得较快发展,特色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三)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迎来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的购物方式,其时空开放、快速便捷、个性互动、低成本等优势得以充分显现。2015 年以来,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等先后下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电
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文件,大力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阿里、京东、苏宁等主要电商平台纷纷将战略重点延伸到广大农村。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达1505亿元,增长率超过50%。在此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电子商务将为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二 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尽管特色农产品电商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特色农产品电商的更好发展。 (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设施之上,如便捷的网络通讯、完善的道路交通、顺畅的仓储配送等。由于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域广袤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县域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特色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整体上讲,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及专业分工协作程度偏低,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尚未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畅销农产品不受订单限制,滞销农产品过多依赖订单农业”[2]的现象时有发生,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活力不足、实力不强,未能有效地带动小而散的广大农户真正进入市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整体市场优势。这样不仅造成特色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风险大,而且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十分突出,不利于特色农产品电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