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991年3月,有此公害患病者9人,其中死亡116人 炼锌场未经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 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年月,印度)
1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年4月,前苏联)3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形成科学、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需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要求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就教材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教学重点;就学生认知水平看,“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学习的难点;就教材内容的展示形式看,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在学法上要重视地理形象思维和类比思维的方法指导。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直观、丰富、形象的学习案例,创设一个与当前学生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
第26页 / 总共32页
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具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讨论为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产生(教师点拨为主)──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一、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引入新课: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指出: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人类必须通过提高认识,调整实践来克服人地关系间的不协调,促进人地关系的统一。
依次再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应的环境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将四个阶段进行列表归类。
[投影1]阅读高中地理图册(下册)第30页“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图”,完成下面表格。 历史阶段 人地关系特点 相应的环境论 采猎文明时期 天命论、有神论
第27页 / 总共32页
农业文明时期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 地理环境决定论 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恶化 征服论
新技术文明时期 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论 [投影2]20世纪几起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5月~10月多次发生,美国) 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该城400万辆汽车每天耗油2400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月,英国)
五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起,死亡近万人
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逆温天气
水俣事件(1953年发现,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死亡1004人
第28页 / 总共32页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贝类吸收累积体中
富山事件(1991年发现,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此公害患病者9人,其中死亡116人 炼锌场未经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 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年月,印度)
1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年4月,前苏联)3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形成科学、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需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要求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就教材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教学重点;就学生认知水平看,“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学习的难点;就教材内容的展示形式看,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在学法上要重视地理形象思维和类比思维的方法指导。笔者在教学中
第29页 / 总共32页
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直观、丰富、形象的学习案例,创设一个与当前学生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具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讨论为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产生(教师点拨为主)──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一、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引入新课: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指出: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人类必须通过提高认识,调整实践来克服人地关系间的不协调,促进人地关系的统一。
依次再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应的环境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将四个阶段进行列表归类。
[投影1]阅读高中地理图册(下册)第30页“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图”,完成下面表格。 历史阶段 人地关系特点
第30页 / 总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