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新课标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学科长审查签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二、预习导学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 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于是出现了“物以希为贵”的现象;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于是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二)、价值决定价格
1.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或个别劳动
- 1 -
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最近发现了一个现象,今年春节前,商场里人头攒动,人们争先恐后地购物,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还不时发现物价部门在检查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是超过规定;但是,春节后,商场比较冷清,人少,购物的人更少,于是商场贴出“全场商品一律6~7折优惠”的海报
问题:为什么节前的价格高,节后的价格低呢?
教师总结:商场里商品的价格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与买的人多少有关,与供求关系有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求的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用多媒体打出课题:供求影响价格) 综合探究一: 材料展示:
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抛售。气候 材料二:苹果遭雹灾减少,价格高于往年。灾害 材料三: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流行病 材料四:冬季皮衣卖出好价钱,夏季打折出售;季节
材料五: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每斤卖到几元,大量上市后只卖几角。时间 材料六: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地域 材料七: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世界油价上涨。政策、生产 材料八:手工精做的瑞士手表很贵,车间机械生产的手表便宜。生产条件 材料九:中秋节时的月饼和情人节时的玫瑰很贵,过后就便宜很多。节日、习俗 问题: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种现象?
答案:气候、灾害、流行病、季节、时间、地域、政策、生产、生产条件、节日、习俗 教师总结:这些因素呢,比如,时间、气候、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我们把它们称作间接因素,那么,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呢?
- 2 -
这些因素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那么,供求关系究竟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
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0万只口罩,但这段时间恰巧爆发SARS疫情,人们对口罩的需求增加到15万,这就必然会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大家都想买口罩,这就引起买者竞争,从而商家把价格抬高,形成卖方市场。
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5万台彩电,而消费者只需要10万台,这就导致商品的供过于求,但是生产厂家想把彩电卖出去,这就引起卖者竞争,我们经常听到促销、大出血、跳楼价就是商家把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
练习内化1
你能用坐标曲线图表现出商品供给与价格的关系吗?
答案:随着商品供给量的增加,价格会下降,供给量的减少,价格会上升。如图所示: 供给 综合探究二: 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即使再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非典时,即使再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再涨价也好,都不会涨到几百元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响外,是不是有某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
教师总结:
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说,价值越大的东西,其价格也应该越高,反之越小。商品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在影响商品的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 3 -
供给影响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