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书:提升农村历史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模式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提升农村历史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提升农村历史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模式研究 关键词:农村 历史教师 信息素养 模式研究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历史 研究类型:历史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34131369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e 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综合有关专家论述,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如下能力:①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②获取信息的能力、③处理信息的能力、④生成信息的能力、⑤创造信息的能力、⑥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⑦信息协作的能力、⑧信息免疫能力。

2、在国内,最早明确阐释信息素养的学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他在1997年7月出版的个人专著《信息素养论》书中,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为加快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

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就得先提升教师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选题意义

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一代新人的历史教师,更应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适应形势的发展,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已成为高素质教师的前提条件。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提高历史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是教师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学以致用,整合历史信息。

目前,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研究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前人关于“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散而杂,缺乏系统,也不够全面。一方面,对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没有细化深入到学科教师专业化的局面:一方面,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研究没有提升到专业化的理论高度。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特别是偏僻的农村,有些教师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对教师信息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

2l3606wwqf3z01x0bvw21wxgu8k84a00nd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