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幼儿实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通过视频的学习我觉得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主动发起互动之前应考虑幼儿情绪与环境的准备。 2、教师要耐心等待、积极回应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
3、师幼互动的机制和形式应根据幼儿活动的内容和人数来定,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在小群体中实行互动,以保证互动的质量。 4、在教师不了解幼儿活动目的和具体活动状态时,不要急于介入幼儿活动,以免干扰幼儿正在实行的工作。
5、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构建具有班级特点的人际互动机制,为幼儿提供互动方法的指导。
下面以自己在工作中的科学活动的实际案例来加以说明: 一、背景:
小班幼儿天生好奇、好问、爱探索,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兴趣,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对科学活动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一)后院活动时,我发现班里的好几个孩子围在花坛边,叽叽喳喳在议论着什么。我轻轻地走过去站在后面看,原来,是两个大班的小朋友在收集毛毛虫,他们用吸管将毛毛虫夹到一次性纸杯里,杯子里已经有好多条毛毛虫了,我班的小朋友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议论纷纷:“哇!好多毛毛虫呀,真好玩!”“咦!毛毛虫的身体怎么是绿色的啊?好奇怪哦!”“毛毛虫身上有好多好多的脚呢!就
跟蜈蚣一样。”看着孩子们兴奋而又好奇的表情,我没有惊动他们…… 上课了,宏伟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师,老师,花坛里有毛毛虫!”“刚刚大哥哥抓了好多毛毛虫,放在杯子里!”其其也抢着说。这时,我赶紧抓住时机问孩子们:“小朋友,你们看到的毛毛虫长什么样呀?”“老师,毛毛虫的身体是绿色的!”小楠大声地说;“毛毛虫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慢慢的!”“我看到毛毛虫有好多好多的脚呢!……”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孩子们亲自去找一找毛毛虫,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告诉我,这将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毛毛虫”事件……。
(二)自上次的“毛毛虫”事件后,班里的孩子们变得更加敏感、爱观察了,大树底下、草坪、花坛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像在那儿能发现点儿什么似的。一次,旭旭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蜘蛛,快来看哪!”一到教室,我就看到一大群孩子围在一起,都盯着天花板看,那儿果然有一只大蜘蛛。于是,我轻轻地问道:“小朋友,蜘蛛长什么样儿呀?”“身体圆圆的,有好多脚呢!”旭旭抢着说,“那蜘蛛有几条腿呢?”不等我说完,小朋友们就大声地数了起来:“一、二、三……有八条腿!”“哇!小朋友真厉害,那再想想蜘蛛在这儿干什么呢?”一下子,孩子们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蜘蛛肚子饿了,在找吃的呢;也有的说,蜘蛛出来散步;还有的说,这是蜘蛛爸爸,它是出来找宝宝的……这个刻,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易被周围的新奇事物所吸引,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在案例中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案例中能够看出,教师充分注重到了这个点,当幼儿对树上的毛毛虫、天花板上的蜘蛛产生兴趣时,教师没有一味地制止,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幼儿实行互动、交流,全面了解幼儿,对幼儿实行有效的引导。如:在案例中,当幼儿对毛毛虫、蜘蛛产生探索欲望时,教师首先给了幼儿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用心启迪幼儿,与幼儿实行情感互动与交流;其次,通过问答形式实行师幼互动,不但让幼儿很好地掌握了知识,还使幼儿的探索活动得以深入。
总来说之,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密切注重幼儿,即时与幼儿实行互动、交流,使幼儿深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