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需求增长与发展较快,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紧,
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施工队伍也不一定有与工程项目对等的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虽然问题正在逐渐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观园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离?
关键词: 居住区; 园林环境; 风景园林;绿地指标;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施工脱节;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需求增长与发展较快,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紧,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施工队伍也不一定有与工程项目对等的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虽然问题正在逐渐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观园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离?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大地上进行整体环境创作,是与周边环境、建筑、与自然生长节奏相关的复杂动态的过程?山石地形、植物绿化、景观建筑及构件是构成园林景观三大要素,细部设计和施工质量是成就传世之作的关键?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建起了令世人赞叹的精致园林艺术作品,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当时的设计者技艺高超,与施工者协作紧密,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并为自己精雕细刻而成的作品感到骄傲? 现本人就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行业缺乏规范 (一)名称
在园林设计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后来又赶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
—1—
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二)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三)高付出低回报
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臵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
二、植物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设计公司不了解乡土树种
很多的开发商都不喜欢用本土或本地的园林设计公司,这一现象在郑州等内陆地区尤其突出。一方面中国的优秀景观设计公司大多集中在上海、广州等南方沿海地区。二是国人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媚外心里作祟,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殊不知,最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植物的恰恰是本地园林设计公司。
目前,郑州市场南方植物无序引入,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化模式,往往是生态和景观都得不到保证,例如,笔者实地调查的郑州西郊某房地产公司不顾我市气候和土壤的情况。在设计中大量引用香樟作为行道树,而香樟在郑州虽能生长,但根本不可能成长胸径超过15CM。 做行道树更无从谈起。另外由于养护和移栽管理不善,致使大量香樟树生长势不良,苗木死亡现象严重,损失惨重。
(二)市场上植物资源稀缺
有时候并不是设计人员不做市场调查,而是你一旦作了市场调查以后,你的设计(植
—2—
物配臵)就没有办法搞下去了,因为你会发现市场上的苗木品种根本就没有几种,有时候一些很好的想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苗木的问题而变地一踏糊涂,另外很多树种的价格也没有明确的参考,令设计人员无法准确估量工程造价,给设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先了解当地的苗木资源,苗木规格也不能为了尽早出效果而过分放大,导致施工难度加大或不能正常施工,有些植物的规格也应该明确界定,使得预算和核算的差距尽量减小。做到设计切合实际,利于施工,同时不忘景观效果。
三、从事园林设计人员的原因 (一)教育情况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二)急功近利
但是,我们有没有人像老外一样,为了做设计,自己动手兴造一个园子,花数十年去研究呢?或许有,但是大都带着赢利目的,不是研究。或者是学校里做教学的,但那是大众化的示范,不是个人研究。俞孔坚做过吗?或许指导过,或许在他自己的庭院里种了5、6种植物,但自己做个植物园,还没听过。
以上是设计人员的原因,我们同样不应该忽略“中国特色”。市政工程领导要政绩,当然要快!企业投资,要尽快收回成本,当然也要快!设计院呢,设计的越快越多,钱就赚的越多!施工队也一样,这几个“快”下来,自然设计施工周期就短了。即使设计者想好好把一个设计做好,多调查。但他的上级不允许啊!甲方催,院长催……所以按时交差就不错了。大不了再变更啊。中国现在什么都是“中国特色”。 (三)抄袭成风
有的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