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登群①
【摘 要】【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指导、药物指导。结果:护理干预1年,观察组1年内复发次数(1.03±0.45)次、症状限制评分平均(1.98±0.45)分、体力限制评分平均(2.02±0.53)分、社会限制评分平均(1.78±0.48)分、情绪限制评分平均(1.45±0.60)分,低于对照组的(1.56±0.67)次、(2.55±0.63)分、(3.11±0.67)分、(2.60±0.51)分、(2.89±0.34)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持续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密切护理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6(014)017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持续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短期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文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持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减少再住院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7岁,平均(67.12±10.87)岁。基础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心病等。病程1~20年,平均(11.23±4.78)年,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语言表达清楚,思维准确;有条件并配合随访;排除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严重合并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构成、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持续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即制定其健康档案,准确全面地了解其实际情况,多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随访期间,用耐心、细心和和蔼的态度,询问其目前的状态,饮食、运动和用药的情况,及时给予巩固,并随时接受患者咨询,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 饮食干预 以低盐、低脂、少食多餐为原则,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需限制含盐成分多的副食,如腌制小菜、罐头、味精、苏打水等的摄入。液体摄入量应以每天1.5~2.0 L为宜,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800 ml[2];需特别注意进食不宜过饱,尤其是晚餐,避免夜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要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增强机体免疫力。
1.2.2 运动锻炼 对Ⅳ级心力衰竭患者可令其在病床上进行单肢的轮流运动,若感到疲累或出现心慌气短现象,则停止训练;Ⅱ、Ⅲ级患者则进行步行训练,时间半小时,速率为患者可以承受的最大速率,频率为每两天一次[3]。 1.2.3 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心力衰竭有初步的了解,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缓解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力衰竭知识的讲解,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患者患病后必然会对家庭造成影响,要向家属介绍家庭支持系统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属要多关心、支持患者,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减少生活中的不遵医嘱行为。 1.2.4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病症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宣传手册、健康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等对心力衰竭发病的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进行宣传,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水平,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
1.2.5 药物指导 对患者就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目的进行讲解,并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解释,降低患者恐惧、担忧等心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用的强心、利尿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若出现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黄绿视等,应及早通知医生、护士[4]。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记录24 h出入量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互动关系,从而提高患者合理服药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