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1春学期(1709-2103)《微观经济学》在线作业
提示:南开大学课程学习已经开启,本套试卷是课程学习辅导资料,只作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A
2.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自然垄断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C
3.关于科斯理论,正确的论述是()
A.科斯理论阐述的是产权与外部影响问题; B.科斯不赞成优先考虑政府作用;
C.产权方式在涉及的主体数目较小时较为有效; D.以上都对。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D
4.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 )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 C.边际产量等于零 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A
5.养蜂者的工作会对果园生产产生()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A
6.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C
7.如果说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 A.A和B是替代品 B.A和B是正常商品 C.A和B是劣质品 D.A和
E.B是互补品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D
8.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B
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C
10.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 A.都是负值 B.都是正值
C.绝对值总大于1 D.不一定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D
11.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A.正常利润 B.超额利润 C.贡献利润 D.亏损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B
12.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A.MUA/PA<MUB/PB B.MUA/PA>MUB/PB C.MUA/PA=MUB/PB
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C
1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
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A
14.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要想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买得到票,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5%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0%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D
15.均衡价格随着()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提问:仔细分析上述试题,并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是:D
1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