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鉴戒基层干部焦虑的本质及其化解策略●龚【摘
艳要】基层干部焦虑主要来自压力型体制、复杂化的社会治理情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经济压力。
基层干部的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困境,这一困境是体制内的下属角色、民众眼中的领导干部角色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理性经济人角色的相互交织与冲突造成的。化解基层干部的焦虑情绪,需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获得民众的理解与信任,还要有坚实的经济支持。
【关键词】基层干部;焦虑;角色困境;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龚艳(1983—),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关系法治化研究”(项目编号:15SFB3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谣言依法综合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CFX023)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4)15-0096-03研。上级领导的考察会在既定路线、地点的妥善安排下进行,这导致调研无法真正深入基层,反而让基层干部对各种各样的参观与检查疲于应付。其四,不讲道理的问责。问责机制是一把利器,然而,不妥善地加以运用,就无法发挥问责机制的真正效用,盲目的问责会误伤尽职尽责的基层干部,进而消磨其工作热情。其五,不由分说地层层加码。政府工作的推动不能纯粹地走压力层层加码的路线,过量的工作任务会让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二)社会压力
自下而上看,基层干部作为社会治理最前线的践行者,其在各种行政实践的微观情境中,面临着大量来自社会、民众的压力。具体而言,这种压力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其一,公共服务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民众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然而,国家公共资源的配置时常在“树典型”的行动倾向中呈现非均衡的格局,不少基层公共产品供给都遭遇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基层干部也因此面临巨大的动员、挖掘公共资源的压力。其二,纠纷调解的要求。琐碎的基层生活充斥着矛盾与纠纷,调解这些矛盾与纠纷是基层干部的责任。
中国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社会经济的巨大繁荣,国人的物质财富也随之快速增长。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物质的繁荣与精神的困扰构成了中国当代社会越发凸显的一对矛盾,并且,在诸多复杂的情绪困境中,焦虑成为最显性的消极情绪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干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他们同样遭遇着较为严重的焦虑困境,严重阻滞了社会治理绩效的提升。
一、基层干部焦虑的成因:体制、社会与经济的三重压力
(一)体制压力
自上而下看,基层干部的焦虑情绪主要来自压力型体制。具体而言,这种体制压力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不接地气的政策,即没有进行细致规划的政策。这类政策因存在较大“自由解释”“自由裁量”的空间,而难以落实,或者执行混乱。其二,工作“留痕”的要求。过于繁重的、机械的、一刀切的工作“留痕”要求,既耗费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又可能造成工作作风的扭曲,出现对工作痕迹进行“粉饰”“造假”的不良现象。其三,走马观花的调
96
领导科学
2024·8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