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规》课程平时作业(1)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会计理论与实务;(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
会计电算化知识;(五)其他相关知识;(六)其他相关的法规制度。
2、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
答:1、代理各个税种的纳税申报,代理企业纳税情况自查及清算各种税款业务;3、建立企业纳税核算体系用办税制度,为企业设
计财务制度。4、协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及企业间兼并、收购工作,代理设计经营管理制度。5、为企业提供报表分析,提供其他管理建议。6、委托人要求的其他常年代理业务。专业人员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避免因信息不畅,精力所限理解不准确,而多交错交税费,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本公司提供的税务咨询税务筹划等业务使企业达到合理税负的目的。本公司专业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出管理建议及财务监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经营效益受损,达到效益最大的目的。
3、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亲属关系: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基础和源泉,它是亲属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当然需要回避。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法律上讲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生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等;第二种是指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亲属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也应当列入回避范围。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源于同一祖先的非直系的血亲。所谓三代,就是从自身往上或者往下数三
代以内,除了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就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与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所谓近姻亲,主要是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
4、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定义、主体和范围是什么?
会计监督有三种形式,即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其中的社会监督是依靠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 社会公众的监督具有广泛性,它能对遍布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会计行为起监督作用,揭露会计行为中的违法现象,具有很大的威力; 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或称社会审计,则具有专业的优势,依法对会计事项进行核查、验证,作出审计结论,这种监督是严谨细致的、深入的。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而又属于专业性强的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这个特点相适应的,表明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
5、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答:对象: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范围:1.会计账簿设置,2.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成性,3.会计核算,4.会计档案,5.《会计法》执行,6.会计人员。
6、原始凭证审核应当注意什么?
答:为了正确地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确保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和合法,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各种原始凭证除由经办业务部门审核以外,还要由会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两方面:(一)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手续是否合规
主要核实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文字和数字是否填写正确、清楚;有关人员是否签字盖章。审核中若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手续不完备或数字计算不正确的原始凭证,应退回有关经办部门或人员,要求他们予以补办手续。
(二)审核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理、合法
主要查明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制度,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技术性审核
根据原始凭证的填写要求,审核原始凭证的摘要和数字及其他项目是否填写正确、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是否填写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若有差错,应退回经办人员予以更正。
7、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包括?
答: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这就是法律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8、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什么?
答: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的会计核算有四大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会按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按期清偿。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我们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
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
9、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
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
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
10、简述我国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国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的确定和管理职权的划分,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国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即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部门、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极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为了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在宏观上对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国家,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会计工作财维护社会主义币场经济秩序有其特殊的作用,要求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在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服务的同时,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这就要求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必须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检查范围、财会计人员的管理等内容。
会计法规第一次1--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