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共案
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说课部分:
(一)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拓展学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进一步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巩固诗词鉴赏及答
题的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单元内容及学情现状:
.本单元共选篇古典诗词,分为“赏析示例”(篇)“自主赏析”(篇)和“推荐作品”(篇)三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典范的唐宋诗词为主,另外还有魏晋与明清的作品,文学时期跨度较大,层次及形式也较为多样。
.从学情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亟待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仍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层面上,不能深入剖析诗词的内蕴;()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充分运用诗词鉴赏的专业术语表述自己的观点;()选修课特别强调学生对课题(鉴赏点)的把握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思维与方法的转换是本单元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教学设想:
.从必修到选修,因为教学组织及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在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展开活动上必然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根据本单元安排的选修内容,其中《长恨歌》和《湘夫人》内容较多,且鉴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两篇诗词可先由教师导引讲解为主来作为过渡,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分组合作探究阶段。 .“自主赏析部分”的其余几篇诗词由教师列示鉴赏基本内容,给学生提供出课题,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然后课堂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宽加深;“推荐作品部分”设计两个目标:()照顾高考,以考题的形式打印下发题纲,让学生阅读后进行鉴赏,教师提供出范例答案;()学生联系必修部分学习过的李清照的诗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梳理李清照诗词不同阶段的特点,以论文的形式上交,教师打分并指出不足。 .本单元的总纲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生应将鉴赏重点放在把握诗词文本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所载之道”的理解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鉴赏前须储备两个基本资料面:()作者的生平概况及写作本文的环境背景;()预习中疏通诗词文本的基本意义。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读及网络等工具。
.坚决执行以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宗旨,构筑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和必修部分的知识链接。
共案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准确理解诗词文本的基本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推测作者的本意。
()提高筛选并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培养多角度、准确并推陈出新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梳理鉴赏课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运用与必修内容链接与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度。
()用课堂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用撰写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 (!)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知人论世,理解不同时期作家因经历和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抒发的同情、悲愤、思怨、行志等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课时安排:四课时。 (《长恨歌》一课时;《湘夫人》一课时;《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一课时;“推荐作品”共一课时;关于李清照的论文学生课外完成。)
教学过程和步骤如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导讲《长恨歌》。 一、导入课文。
教师提问:同学们所了解的以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并指定背诵《马嵬》) 二.合作探究:
、教师给出下列问题(探讨课题): ()标题中的“长恨”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课文后的相关分析,本诗的主题在文学史上主要有哪几类?你赞同哪一类?试说明
理由。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从哪些角度来刻画的?
()对比阅读鉴赏:联系《孔雀东南飞》中有关刘兰芝精心打扮的一段描写及《陌上桑》中有关秦罗敷的一段描写,体会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与感情。
()结尾部分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李、杨二人的相会,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资料补充及教学札记:
()有人曾评价作者对李、杨这一段“恩爱”持“先贬后扬”的态度?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如何评价这一段爱情悲剧?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课堂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三、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整理本文名句并背诵。
、从本文与《琵琶行》的主题对比方面让学生得出结论:“知人论世”对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有关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预习“自主赏析”部分四首诗词,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整理成资料卡片,班内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主讲内容:导引赏析《湘夫人》
一、先由一个小组概括介绍屈原的生平及相关作品,然后教师引述《屈原列传》中的句子总结并导入课文。
二、自主赏析要点列示: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并译文。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和三题。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理解作品的主旨。 、屈原作品中经常使用比喻和浪漫主义手法,试结合本文及其它相关作品分析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如果屈原不自杀,你能为他提出一些未来之路的建议吗? 三、梳理总结: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屈原进入作文素材可概括的几个主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背诵《拟行路难》《蜀相》与《书愤》。
、抄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名句—例并进行赏析。
资料补充及教学札记:
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学生自主赏析探究《拟行路难》《蜀相》与《书愤》三首诗词。 一、学生试背或有表情地朗读三首诗词。 二、探究课题:
(如学生中另有筛选整理的探究题目,先以学生的自主题目为主,交流后师生可共同发表意见;如学生没有预设的探究题目,教师可按以下题目在课堂进行分组研究并交流。) 、《拟行路难》
()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有哪些影响? ()以前我们学习的《兰亭集序》《岳阳楼记》《赤壁赋》《五人墓碑记》等文章中都有对“命”与“生死”价值的思考,你认为人生正确的命运观应是什么? 、《蜀相》
()完成“思考练习题二中—题。
()本诗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写诸葛亮想表达什么感情? ()你更欣赏诸葛亮的“忠绝”,还是他的“智绝”? 、《书愤》
()结合历史和时代背景,作者抒发的“愤”的内涵是什么? ()说说《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与《书愤》的主旨的区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